《AFC推出高功率碱性燃料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0
  • 据报道: AFC Energy 是领先的碱性燃料电池电力公司,近日,它确认了其新的高功率密度碱性燃料电池技术的细节。这项新技术可用于需要重点考虑空间和重量的发电应用,并将与现有的大型固定式燃料电池系统一同投入市场。      

    新的碱性燃料电池平台在过去的 18 个月中 进行 了开发,并申请了专利,采用了固体阴离子交换膜,可实现:   

    更快的响应时间;   

    更大的功率密度有助于降低系统重量;   

    更小的体积和占地面积,同时仍保持高效率;   

    能接受低品位氢燃料来源,如 AFC Energy 现有碱性燃料电池平台所证明的那样 。   

    该燃料电池系统将为 AFC Energy 开辟新市场,其高功率密度 、轻量化、小 体积和占地面积 将 有利于客户的需求。该技术还将能够集成到 AFC Energy 的电动汽车充电和电动交通解决方案中。   

    该系统将进行原型开发,如果成功将在未来 12 个月内扩大规模。与现有的碱性燃料电池平台类似,每个燃料电池模块的尺寸预计为 10kWe 输出。然后可以基于所设想的应用和客户所需的空间 / 重量 / 占地面积考虑来设定整个燃料电池单元的最终尺寸。   

    AFC Energy plc 正在商业化可扩展的碱性燃料电池系统,为上下电网应用提供清洁电力。该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在英国开创,目前正部署在工业燃气电厂中用于电网发电,作为本地电力的柴油发电机,能源存储系统的替代品,以及作为当地电力的电源需要。

相关报告
  • 《巴拉德推出FCair燃料电池产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1
    • 据外国媒体报道: 在芝加哥举行的 AUVSI Xponential 年会和 2019 年世博会上 ,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宣布推出 燃料电池产品线,这是一种完整的长时间燃料电池商用无人机( UAV )解决方案。       包括业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储氢容器,压力调节器, 加氢 解决方案和氢气供应。该产品系列支持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和运营商提供燃料电池驱动的无人机优势,包括: 3 倍电池的飞行持续时间 ;5 倍小型内燃机的可靠性和 低 噪音 ; 并大幅降低运营费用。    Ballard 产品系列包括 -600 和 -1200 液冷式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内置混合动力电池控制和充电,分别提供 600 和 1200 瓦的功率。这些系统目前正在进行现场试验,此前已经在恶劣环境和高海拔地区得到证实。 系列还包括轻型炭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COPV ),它是基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近期发展的 储氢 罐。还引入了轻型压力调节器,其将燃料电池所需的 6,000 psi 储氢压力降低至 20 psi 压力,并且还包括确保安全和可预测操作的特征。    Ballard Unmanned Systems 将在 AUVSI Xponential 年会和 2019 年世博会的# 1311 展位展示 系统,并将在 4 月 30 日星期二上午 11:30 在 S404a 房间展示燃料电池 UAS :技术轨道中的氢气安全,处理和现场经验。
  • 《这张膜将改变燃料电池》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18
    • 近日,张生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爵士等人合作,证实了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具有质子传导性,并进一步发现,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云母用于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比目前商用膜性能更优、更节能环保。这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与《自然·通讯》上。 自小与“电”结下不解之缘 “我从本科到博士一直读的都是电化学专业,回想起来,我从小就对电特别好奇。”回忆起和电化学结缘,张生娓娓道来。中学时,张生最喜欢的化学实验就是拆开收音机用过的旧电池,把二氧化锰和锌做的电极插入碱性溶液中,就会产生电,让小灯泡亮起来。“现在想来,干电池就是最简单的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专业术语叫作‘原电池’。” 2005年读研究生时,张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燃料电池,自此一干就是十几年。“燃料电池是一种很棒的清洁能源技术,不受热力学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极高,而且燃料电池发电过程的产物只有水,没有碳排放,非常环保。”张生感慨地说,“但当时我国燃料电池研究才刚起步,研发出来的燃料电池成本高,很难实现商业化。” 张生读博士的时候,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他和所在的团队通过碳改性,增加廉价金属用量,达到了和用昂贵的铂金催化剂做电极一样的效果,电极成本极大降低。 在燃料电池中,质子传导性能对于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非常关键。“当时只有全氟磺酸膜,技术垄断价格高而且不耐高温。燃料电池需要的质子传导膜既要非常薄,还要像一张‘网’一样,孔洞大小只能让质子快速通过且能阻挡反应物氢气的渗透。但当时由于我的知识局限性,还不足以攻克这个难题。”张生解释道。 带着这个遗憾,张生去了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是温室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转化利用。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的材料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新知识拓展了他的视野,但寻找性能更优良的质子传导膜这个难题始终让他念念不忘。 破解提升燃料电池性能难题 张生的执着让他的人生轨迹再次与燃料电池产生交集,优异的研究成果使张生获得欧盟杰出人才计划资助,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专心进行质子交换膜的难题研究。 “寻找能够做‘网’的二维材料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研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张生说,根据各种文献和之前的研究,他们找到了石墨烯这种二维材料,本以为找到了一张合适的“网”,但事实证明,这条路才刚刚开始。石墨烯材料是由碳的六元环结构组成的,十分不稳定,需要以铜片为基底才能稳定成石墨烯膜。但是铜不能让质子通过,因此还需要把稳定的石墨烯从铜片上转移下来。 “整整半年时间,我们实验了热压、冷压等二十多种方法,但由于界面作用没那么强,转移过程中石墨烯膜都破损严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生至今难忘,“我当时的心情,和曼彻斯特的冬天一样,见不到阳光。”通过总结失败的方案,张生调整思路,最终找到一种胶增加了界面强度,实现了石墨烯膜的完美转移。 然而石墨烯膜并没有解决耐高温的问题,回国后,张生又找到和石墨烯结构相近一些材料,但都存在各种问题。直到云母材料的出现,让张生如获至宝。“云母在地壳中储量极其丰富且价格低廉,使用云母制备的云母质子膜可以满足各种条件,而且使用温度可以从100℃延伸到500℃。”张生介绍说,云母膜质子传导率超过了目前商业化要求的两倍,应用于燃料电池后,未来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将会有很大提高。 “我们发展燃料电池这一清洁能源技术的初衷之一是减少碳排放,而更好地减少碳排放的办法是把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依托天津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生通过反向利用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原理,通过电能打开二氧化碳的碳氧分子键,加入氢将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地转化为甲酸、乙烯和乙醇等有用的物质。 “虽然这项研究难度很大,但是做科研需要迎难而上的精神,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团队一定能开发出通过电化学途径转化二氧化碳这样一种清洁能源技术。”面对未来,张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