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数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3-14
  • 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即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是新一代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的简称,也是一种自律式的拉格朗日环流剖面观测浮标的代名词。

    国际 Argo 计划在全球大洋中每隔 300 km 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目前已投放了3000多个Argo浮标,每个浮标每隔10天左右发送一组取自水下2000 m到海面的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数据通过卫星快速传送到气候(或海洋)预报中心,每年可提供多达 10 万个剖面(0~2000 m 水深)资料。图 1 为 2010 年 1 月 4日的 3222 个实际工作浮标的分布状况。这些资料的获取无疑将会大大促进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加深对海洋过程的了解。

    网站链接:

    http://www.argo.net/

  • 原文来源:http://www.argo.net/
相关报告
  • 《全球Argo浮标数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07-06
    • 全球Argo数据中心 http://www.argo.ucsd.edu/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http://www.argo.org.cn/data/argo.php 《全球海洋Argo散点资料集》 ftp://ftp.argo.org.cn/pub/ARGO/global/
  • 《上海海洋大学在国际Argo官网发布数据产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1-27
    • 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自然资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研制的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简称“GDCSM_Argo”)在国际Argo官方网站(https://argo.ucsd.edu/data/argo-data-products/)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在国际上公开发布并定期更新的第二款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该数据集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渔业海洋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海气耦合数值模拟和业务化海洋/天气预测预报等。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东海生境演变与渔业资源创新团队,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梯度依赖最优插值方法研发的GDCSM_Argo数据集,包含了全球海洋从海面到1975米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以及声速、混合层深度、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温跃层强度等物理海洋环境要素,其水平分辨率为1°×1°,垂向为0-1975米水深范围内共58层,时间范围为2004~2021年、分辨率为月,预计每半年更新一次。 上海海洋大学张春玲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Global Gridded Argo Dataset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专门介绍了GDCSM_Argo网格数据集的研制过程、关键技术和独特优势等,经与国际上已有的全球海洋网格数据产品进行了验证比较发现,采用各向异性相关尺度构建的Argo数据集能够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起到网格加密的效果,从而更充分地提取观测数据的中小尺度信号,其不仅可以满足随着Argo观测资料时间序列和剖面数据量的不断增长,网格数据集能快速更新的迫切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复杂多变的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对渔场变迁影响机制的认知。 该数据集的研发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专项等项目的资助,历时九年,几经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目前国内同类数据集中,获得国际Argo官方认可,并能实现定期更新的两个数据集之一。 数据集下载链接:ftp://data.argo.org.cn/pub/ARGO/GDCSM/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jmse1005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