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inum公司关于非阿贝尔拓扑顺序的研究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去年,Quantinuum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能够在量子处理器中实现并控制一种被称为非阿贝尔拓扑秩序的物质状态。该团队在预印本文献库ArXiv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他们是如何实现许多专家认为遥远的进步的——如果可能的话——以及科学家们希望这可能是朝着彻底改变我们处理量子计算的方式迈进的。

    这一进展现在已经在《Nature》期刊上进行了正式的同行评审,标志着科学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甚至可能是探索容错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容错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处理操作的量子设备。

    该团队写道:“我们的关键发现是,非阿贝尔拓扑序可以通过实验以与表面码等阿贝尔态相当的高保真度制备。”。“非阿贝尔态是理论上已知存在的最复杂的纠缠量子态之一,有望用于新型量子信息处理。它们的实现证明了量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几个新问题。”

    什么是非贝利拓扑序,为什么它很重要?

    非阿贝尔拓扑秩序是一种复杂而难以捉摸的物质状态,其特征是其独特的准粒子,称为任意子,具有非凡的能力来记住它们交换的序列。这些任意论的激发不仅仅是科学上的好奇心;科学家们相信,它们可以作为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基石,这些计算机可以在不屈服于困扰当前量子系统的错误的情况下运行。

    科学家们使用Quantinum的H2捕获离子量子处理器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非常基本的(最低能量或基态)量子系统,使用27个量子比特或量子位,以一种称为戈姆晶格的特定几何模式排列。这种设置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组织——称为D4拓扑序——它非常稳定,具有强大的量子计算应用潜力。可以将其视为使用上述遵循量子力学规则的构建块来创建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结构。这将为以传统计算机无法实现的方式存储和操作信息提供新的可能性。

    每个站点的保真度超过98.4%,与更熟悉的阿贝尔态不相上下,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例如表面代码,传统上以其鲁棒性和容错性而闻名。

    科学家们描述了他们的方法,称“通过在时空中沿着波罗米环创建和移动任意子,任意子干涉测量法检测到一个本质上非阿贝尔编织过程。”

    需要创新技术

    研究人员指出了非Abelian的反直觉性质,以及在量子系统中使用创新技术来操纵它们的必要性。该团队还展示了在环面周围隧穿这些非阿贝尔的能力,揭示了所有22个基态和一个带有单个任意子的激发态——这是非阿贝尔拓扑秩序的标志。

    根据这篇论文,本实验中使用的D4模型需要一个用于状态切换的线性深度电路,这为增强对位翻转噪声的抵抗提供了有趣的可能性。比特翻转是一个让量子科学家头疼的小故障。它指的是一种错误量子位,它应该处于0或1状态,但由于系统中的外部干扰或缺陷,意外地被翻转到相反的状态,即从0到1或从1到0。

    研究人员补充道,该实验不需要哈密顿设置中通常需要的稳定策略。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设想通过创新的方法来稳定这些状态,例如重复测量特定方程和任意子的战略配对。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子系统的容错能力,突破量子计算的极限。

相关报告
  • 《首次实现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编织》

    • 来源专题:量子信息科技
    • 编译者:于杰平
    • 发布时间:2023-06-27
    • 2023年5月11日,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团队与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首次观察到了非阿贝尔任意子的奇异行为,他们还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一现象进行量子计算。本周早些时候,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发布了一项关于该主题的研究,补充了谷歌的初步发现。这些新的结果为拓扑量子计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中的操作是通过将非阿贝尔任意子像辫子中的线一样绕在彼此周围来实现的(即编织操作),这种粒子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特别是拓扑量子计算的关键成分。该成果于5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54-4 报道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3-05-google-quantum-ai-braids-non-abelian.html
  • 《中国科大首次量子模拟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与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研究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实现了具有拓扑特性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并演示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普适量子门操作。该成果于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马约拉纳零模是近年来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常见的玻色子和费米子具有阿贝尔统计特性,而马约拉纳零模的特异之处在于它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特性,可以用来实现拓扑量子计算。问题是怎么才能得到马约拉纳零模呢?很幸运,理论物理学家给出了答案:在一条Kitaev链的两端就蕴含着两个马约拉纳零模。通过测量两条Kitaev链上的四个马约拉纳零模交换时所产生的几何位相(Berry相位),就可以直接反映它们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而几何相位描述了量子系统经过绝热循环演化后初态与末态之间的相位差,在基础物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李传锋研究组在前期量子模拟单个Kitaev链上的两个马约拉纳零模的交换操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7,13194 (2016)]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的性能,实现了对两条Kitaev链上四个马约拉纳零模交换操作的量子模拟。通过Jordan-Wigner变换,将支持四个马约拉纳零模的费米系统映射到一个六粒子的自旋系统,并利用光子的空间模式对自旋系统进行编码。而不同马约拉纳零模之间的交换则通过一系列耗散过程实现。这些耗散过程提供了对应自旋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两条Kitaev链上的四个马约拉纳零模可以编码一个量子比特。利用交换过程,研究组成功地模拟了编码比特上具有拓扑保护特性的Hadamard门和相位门。并且这两个量子门是非对易的,从而验证了几何相位的非阿贝尔特性。   马约拉纳零模系统的交换操作并不能实现普适的拓扑量子计算。为实现普适量子门操作,研究组通过将两个马约拉纳零模移动到同一位置并施加适当的实时演化,实现了相位门。Hadamard门和相位门组成了完备的单比特门操作。在通过交换实现的Hadamard门和相位门中,两个马约拉纳零模总是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对局域的扰动是免疫的,具有拓扑保护特性。而在相位门中两个马约拉纳零模会处于同一位置,对此处的局域扰动无法免疫,因而,它不具有拓扑保护性(原则上,此处的局域扰动可通过纠错解决,不会破坏拓扑量子计算过程)。研究组通过在不同的位置施加相位噪声和反转噪声,实验验证了这一重要特性。实验搭建的16模式的空间级联干涉仪有很好的相位稳定性,各类门操作的保真度均大于92%。   这项工作展示了马约拉纳零模的基本性质,验证了基于马约拉纳零模的拓扑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拓展了光学量子模拟器的模拟能力。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教授许金时和特任副研究员孙凯。   上述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