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自组装实时成像》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5-06-15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实时见证了纳米化学复合物的生成,并在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的规模下形成记录。这项成果可以促使未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化学家和材料学家可以利用这项成果为基础进行研究,例如更好的理解纳米结构的生成。

相关报告
  • 《自组装纳米…晶须?》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5-08-13
    • 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与IBM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使晶体结构的电子显微镜中成长。通过记录原子自组装形成晶须,通过观察确认他们的成长方式,以及调整生产条件来构建纳米器件。这个术语描述的任何晶体都是直径薄,下降到几十纳米,但长度可能是几百或几千倍以上。纳米线的材料,它的确切尺寸都合理配备以确定其性能。实验开始的目标是了解如何将这些原子自发地排列成最简单的纳米线。但是当一个分子击中金滴的表面时,它会分裂,硅原子会进入液滴。
  • 《自组装硅超材料用于纳米反射镜》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5-06-27
    • 近期在C&EN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简单过程创造了近乎完美的超材料镜子”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自组装硅纳米结构的方法,依靠纳米级物质属性,可以获得高度反射镜。这种自组装方法与之前传统的电子束光刻方法相比更加简单。 开发这种材料主要是为了获得纳米级属性,如果在常规疏松物质状态下这种特性是不存在的。他们通过一组直径几百名的硅柱面数据仿造硅晶片的表面制造反射器。每一个柱面都相当于是一个特定光谱的微型谐振器。通过调节柱面的大小,就可以控制特定频率光的反射效果。这种镜子能够反射99%峰值波长的光。 虽然研究显示这种超材料镜子是可行的,但是距离实际生产还有很大距离。首先,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束光刻技术精心创建了完美数组,这是很难扩大的。因此,作者采用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用于制造更大、近乎完美的反射镜。他们使用现成的820纳米聚苯乙烯珠,并把他们放到水薄膜上。通过静电驱动的力量,小珠在水面上通过六角重复模式自组装成单层细胞。之后排干水,降低水下硅片上的珠层,用等离子体蚀刻工艺将珠子缩小到560纳米。最终,他们使用珠层作为光刻掩模模仿底层硅。最终,硅柱面覆盖了2-cm2阵列,每个为335纳米高和480纳米宽。 这个阵列在1530纳米情况下能够反射99.7%的红外线。作者Valentine目前通过硅团簇模仿方法在开展更大面积的反射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