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题为《贸易VS生产率:是谁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及如何振兴》(Trade vs. Productivity: What Caused U.S. Manufacturing’s Decline and How to Revive It)的报告。传统观点认为,是自动化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制造技术革命,并导致21世纪初开始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然而,ITIF报告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2000~2010年间570万个岗位的流失其中有2/3需要归咎于贸易压力和美国竞争力的下降。美国制造业目前并没有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反,其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正接近历史最低点。
ITIF报告从两个方面驳斥了传统的认为自动化和生产率增长是21世纪初制造业岗位流失最大原因的错误观点。首先,对比1990~1999以及2000~2010两个时间段内制造业相对其他经济领域的生产率增长差距,前一个十年这一数值为25.8%,后一个十年这一数值为22.7%,两者之间的数值相对稳定,但是后十年的岗位流失却比前者高出10倍。其次,政府统计显著夸大了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政府数据显示,2000~2020年,计算机制造产出增长了惊人的179%。但事实上,这段时间内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这种差异源自于摩尔定律带来的质量增长。事实上,在剔除了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后(美国经济分析局将制造业划分为19类,计算机与电子产业仅为其中1种),2000~2015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实际增加值仅为6.4%,而非政府报告中的19.3%。
ITIF报告认为,美国2000~2010年间制造业岗位流失数量的2/3是全球竞争所导致的。在此期间,进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来自与中国的进口,使美国19个制造行业中有12个出现了产出下降,报告认为,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包括货币操纵到强制知识产权转移到政府补贴,伤害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
报告提出,尽管在2002~2006年间美国制造业增长了24%,但在2012-2016年间,增长率只有1.5%,这是导致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贸易赤字增长了53%的主要原因。
报告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决策者应该通过打击外国重商主义,提高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以推动生产率,缩小该国的制成品贸易赤字。报告发现,成功消灭制造业贸易赤字将创造130万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