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解开白睡莲的抗冻密码》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07-31
  •     最近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白睡莲的抗寒机制,为提高作物对寒冷气候的抵御能力提供了潜在的农业应用见解。科学家们最近揭开了白睡莲抗寒的复杂机制,这种植物在新疆高海拔地区的寒冷环境中茁壮成长。对百合的生理适应、资源战略分配和代谢反应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一个涉及植物激素信号、氨基酸代谢和昼夜节律的复杂调节系统。这一突破为提高农作物的耐寒性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农业生产力面临着寒冷胁迫的威胁,这可能会阻碍植物生长并降低产量。忍受高海拔栖息地严冬的白睡莲,为研究寒冷适应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模型。随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迫切需要解开百合恢复力的分子和生理基础。这项研究迎接了挑战,深入研究了使白睡莲能够经受住冰冻条件的策略。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合作研究团队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的研究结果于2024年2月17日发表在著名的《Horticulture Research》杂志上。本研究采用综合多组学方法,全面剖析了白睡莲的冷适应策略,为农业科学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宝库。抗寒机制白睡莲的抗寒性被揭示为一种生存策略的织锦,包括在冬季保持细胞完整性的生态状态。百合的武器库包括资源重新分配,渗透调节的形态适应,以及增强的抗氧化系统来抵消冷应激。对其转录组、植物激素和代谢组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冷驯化的核心调控网络,其中氮代谢和特定的氨基酸途径起着关键作用。肌醇和l -脯氨酸等代谢物的鉴定是其耐寒性的关键因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耐受性不足,指出了新的温度调节机制。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24-7/20240711070556769.htm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破译青蒿 “基因密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8
    • 上海交通大学相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唐克轩研究团队历时5年多,完成了青蒿复杂基因组的测序,并完成了多个组织部位的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为青蒿乃至菊科植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西南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单位对经该研究团队多年选育的高产青蒿素青蒿品种——沪蒿1号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及相关分析,测序共产生450 Gb的庞大数据,测序深度达到260倍左右,共组装出了约1.74 Gb基因组总长,预测鉴定出了63226个编码蛋白基因,属于基因数量较多的物种之一。 研究发现,整个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高达61.57%),这可能是整个菊科植物基因组普遍较大且较为复杂的原因,青蒿中还存在许多菊科特有的基因家族及基因。 该研究团队建立了能够高效促进青蒿素合成途径整个代谢流的上、中、下游多基因转化策略,成功培育出了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改良青蒿品种,其青蒿素的含量达到了叶片干重的3.2%左右。 高产青蒿新品种计划在国内和非洲同步推广,研究团队已将部分高产青蒿素的代谢工程品种在马达加斯加进行科研试种。唐克轩表示,希望未来几年该高产青蒿素品种能在非洲大规模种植,大幅提高青蒿素产量及有效降低青蒿种植成本。 该团队发现,青蒿素类化合物与他汀类药物联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了显着的增效减毒效果。两药联用,可使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一半,但获得了更大幅度的降脂效果,同时显着降低了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该成果有望在近期开发成为针对他汀不耐受人群的降脂新药。
  • 《英国科学家创造彻底改变DNA密码的大肠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7-01
    •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合成并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命体。 2019年5月16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读取并重新设计了大肠杆菌的DNA,然后用经过改造的合成基因组创建了新的细胞版本。 人工基因组包含400万个碱基对,该研究团队通过移除一些“多余的”密码子来重新设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每当遇到TCG(一种制造丝氨酸的氨基酸密码子)时,他们就把它改写成AGC,以此类推,他们也系统地替换了另外两个密码子。 这样,将3个“无用的”密码子替换成3种终止密码子,把人工重新设计合成的遗传密码添加到原始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取代了其天然的基因组。这种名为Syn61的合成生物比正常体稍长,生长速度也慢一些,但仍然存活了下来。 这项研究将合成基因组学领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成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合成基因组,而且编码变化也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 这种细菌的存在证明,生命可以存在于有限的遗传密码中,并为生物合成药物、材料,或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提供了路径。 目前有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很多科学家正在制造更多编码变化的细菌基因组,这一方面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给生命伦理学研究提出更多挑战,生命科学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福祉,一方面是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