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以过滤二氧化碳的玻璃》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 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2-26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耶拿大学网站12月20日消息,德国耶拿大学(University of Jena,FS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以过滤二氧化碳的玻璃。研究人员将结晶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ZIF-62放入加热室中转化为玻璃,并将材料的孔径减小到某些气体分子无法渗透的程度。在从晶体到玻璃的转变过程中,材料的长程有序结构在熔化过程中消失,但短程有序结构会被保留,使材料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孔径达到0.27-0.32纳米),可将二氧化碳与乙烷分离。研究人员计划开发一种用于环境应用的玻璃膜,可从气体中分离二氧化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

  • 原文来源:https://www.uni-jena.de/231220-hybridglaeser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海底二氧化碳泄漏监测的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20
    • 据专家观点,向海底深处注入二氧化碳可能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需要一种可靠手段来监测这些封存地点的气体泄漏情况。日前,一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的研究,通过分析意大利海岸二氧化碳气体释放的自然来源,开发出可应用于未来封存地点的模型。 研究单位跨国能源公司Equinor运营着一个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设施,每年向挪威水域深处的离岸砂岩储水层注入约100万吨的二氧化碳。与陆地封存相比,海底封存的气体在意外泄漏的情况下对人类产生的风险较小,原因在于广阔的海洋起到了缓冲作用。但是,泄漏的气体会溶解在海水中,改变海水酸碱度,可能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目前仍缺乏一种监测和量化扩散到海底某个区域的多种二氧化碳泄漏的方法。因此,Jonas Gros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西西里岛北部沿海小岛Panarea天然二氧化碳渗漏点附近的PH变化。 研究人员利用潜水器和舰载仪器从海底二氧化碳羽流中收集气体和水样,然后利用这些数据验证了之前开发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由于气体泄漏导致的海水酸碱度变化。模拟结果表明,超过79%的二氧化碳在海底4米范围内发生溶解。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预测泄漏点周围水域的酸碱度变化模式,这与水下拖曳传感器收集的实际数据类似。新模型可用于指导封存地点日常监测过程中的采样方法,并估计二氧化碳排放对当地海洋环境的影响。 (刘雪雁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从二氧化碳到液体燃料的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1-11
    • 科学家们说,在寻求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和燃料来源的过程中时,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最近,已经报道了用于从含氧的碳前体的液体燃料的产生替代转换化学物质。使用铜电催化剂,CO和CO 2可以被转换为多碳产品。现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教授他的研究生已经开发出一种模型系统来演示CO转化为烃类这一过程的初始步骤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这项研究结果于2015年12月21日发表在作为一种先进的在线出版的Nature杂志上(2016年1月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