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鱼肌浆蛋白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7-12-17
  •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ε-己内酯(PCL)和鱼肌浆蛋白(FSP)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性质如密度、粘度、电导率和表面张力作为溶液中FSP含量的函数。形态、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了PCL / FSP纳米纤维的降解以及热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获得了直径从120±29nm到139±41nm的光滑和无珠的PCL/FSP纳米纤维。随着FSP添加量的增加,平均直径减小,直径分布变窄。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了复合纳米纤维中FSP和PCL的特征。与电纺纯PCL纳米纤维相比,PCL/FSP纳米纤维表现出高的降解能力。此外,PCL/FSP纳米纤维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

相关报告
  • 《纤维蛋白纳米涂层的形态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行为》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19
    • 背景: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为皮肤伤口愈合制作合适的支架上。本研究通过以生物分子包裹的合成生物可降解纳米纤维膜为代表的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粘附、增殖和控制细胞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方法:采用无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聚乳酸(PLA)膜。根据两种制备方案,将这些膜涂上纤维蛋白,并在膜上涂上纤维连接素,以增加聚乳酸膜的细胞亲和力。在纳米纤维膜上对新生儿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粘附、生长和胞外基质蛋白的产生进行了评价。 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包覆膜改善了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纤维蛋白纳米涂层的形态对成纤维细胞的粘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表型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纤维蛋白要么覆盖膜中的单个纤维(F1纳米涂层),要么覆盖单个纤维,并根据纤维蛋白制备的方式在膜的表面(F2纳米涂层)形成一个均匀的纳米纤维网格。带有F1纳米涂层的细胞膜上的成纤维细胞保持其典型的纺锤状形态。然而,F2纳米涂层上的细胞大多呈多边形状扩散,其增殖水平显著提高。Fibronectin在纤维蛋白网的表面形成了一个附加的网状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细胞的粘附和生长。F2纳米涂层的胶原I和纤连蛋白的相对基因表达和蛋白生成均高于F1纳米涂层。 结论:聚乳酸膜表面覆盖均匀纤维蛋白网,有望用于临时全层皮肤组织替代物的构建。 ——文章发布于2018年1月16日
  • 《Nature | 松弛心肌肌节内天然肌球蛋白丝的结构》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lgrwWqbcMMCAw6n_VFykQ 2023年11月1日,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Stefan Raunser团队在Nature杂志发布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native myosin filament in the relaxed cardiac sarcomere的研究论文。研究借助特异性针对肌肉样本的冷冻电镜流程,观察到了心脏肌节在天然状态下的特定分子结构,并且制作出了首张肌节粗肌丝结构的高分辨率图片。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天然心肌中的微观细节,研究人员优化了冷冻电镜观察实验的流程,他们在获取到哺乳动物的心肌样本后,会将样本置于-175℃条件下急冻,这样可以保持心肌样本天然状态下的水合作用和精细结构。随后作者会借助聚焦离子束的显微切割技术,将样本切割至约100纳米厚度,并且根据一条轴向收集切割的组织样本,所有的样本会通过电镜进行拍摄记录。最后,研究者会使用计算机将一条轴向的所有纳米组织切片图谱进行整合,最后重建成三维的粗肌丝结构图。 最终的图像包含了500纳米的粗肌丝,其中各个结构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了研究者面前。图像显示,肌凝蛋白分子的排列方式是由它们在粗肌丝的位置决定的,这可能可以让粗肌丝接收和处理大量的肌肉调节信号,从而在不同区域调节肌肉的收缩强度。除此之外,三对肌联蛋白α链和β链会沿着粗肌丝行进,并且与肌凝蛋白尾部缠绕在一起,它们可能协调了肌节的激活过程。而肌凝蛋白结合蛋白C可以在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搭建桥梁,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稳定了肌凝蛋白的头部。 Raunser教授指出,这是第一张心脏粗肌丝的细节图像,“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绘制出完整的肌节图像,目前的粗肌丝是来源于放松状态下的肌肉,而收缩时的肌节我们同样希望进行研究。”这些综合结果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心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根源,加速创新疗法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