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8-02
  •  原标题:我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7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17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共有海岛1.1万余个,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浙江、福建和广东海岛数量居前三位;我国海岛呈现“南方多、北方少,近岸多、远岸少”的特点。

      海岛资源方面,淡水资源匮乏,已查明有淡水供应的海岛66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52个,约占有居民海岛总数的92.4%;1万余个实施遥感监测的无居民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约为93.5%,植被覆盖率约为52%;海岛及周边海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利用程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

      海岛保护与生态整治修复力度不断加强。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涉及海岛的各类保护区194个,同比增加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70个。各地积极推进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工作,共划定68个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同比增加37个。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52亿元,地方投入配套资金约36亿元,企业出资约3亿元,用于支持海岛生态整治修复项目198个,共修复海岛岛体面积约336公顷,种植植被约70公顷。公报同时指出,2017年我国部分海岛所在海域海水质量比去年有所下降。

      海岛管理与执法方面,2017年批准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9个;对全国1万余个无居民海岛的自然生态状况和开发利用强度情况进行了评价;南海珊瑚礁专项监测持续开展;完成3811个海岛名称标志碑设置,比2016年增加153个;全年开展海岛保护执法检查11840次,检查海岛7047个;海洋督察全面展开。( 作者:乔思伟)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7-31/52197.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将在100个左右海岛推进海水淡化工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2-14
    • 中国将在100个左右海岛推进海水淡化工程   中国官方12月12日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计划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重点推进100个左右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级改造,初步规划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天60万吨左右。 资料图:三沙市永兴千吨海水淡化厂。中新社记者 许文 摄   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介绍说,目前,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陆域总面积约77000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0.8%;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岛489个,其中一半以上海岛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运水保障用水,200余个海岛无本岛淡水储存及供应设施,部分海岛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海水倒灌、水质严重恶化。   海岛海水淡化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被认为可有效缓解海岛居民用水问题。据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建成海岛海水淡化工程75个,形成了每日13.57万吨的淡化能力,建设及运营经验已基本成熟。   根据方案设计,到2020年,海水淡化将成为严重缺水海岛地区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岛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满足海岛不断提升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有力保障海岛经济、社会、国防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面积较大、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居民海岛或以旅游业为主的海岛,建设以市政供水为主的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逐步提高海岛海水淡化水的市政供水比例。对于以发展石化、渔业、交通运输等为主的海岛,建设以“点对点”为主要供水方式的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满足工业及生产用水需求。   在面积较小、人口分散、常住人口1000人以下的有居民海岛和具有战略及旅游价值的无居民海岛,建设小型海水淡化装置,逐步形成以海水淡化为主要供水方式的供水结构。   针对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没有外联电网且不具备传统发电能力的小型海岛,鼓励发展与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
  • 《中国海洋环境预报已涵盖了国内35个海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6-15
    •   “从6月8日开始,包括南澳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在内的22个海岛可以收到有针对性的72小时海洋环境预报了。”日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徐鹏告诉记者。至此,中国海洋环境预报已涵盖了国内35个海岛。   据介绍,海岛预报每天12时在预报中心网站发布,发布内容为72小时的海浪预报、海温预报、气象预报,以及海岛旅游适宜度指数等预报产品,可以为公众的海上出行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据悉,2016年8月,预报中心选取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永兴岛、永暑礁、黄岩岛、钓鱼岛等13个海岛,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卫视以及有关网站等对外发布海洋环境预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拥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美景的海岛成为人们滨海旅游的胜地,海岛游日益火爆。徐鹏说,海岛游特别是乘船观光、海上垂钓、潜水等海岛游项目对海洋预报依赖性较大,关乎游客的生命安全。加之近年来,海岛游已经扩展到离岸较远的岛屿,原有的海岛预报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急切需要增加有关海岛的海洋环境预报。   2017年,预报中心选取22个海岛,制订了海岛预报扩充发布的详细方案,改进了海温预报模式;梳理了与35个海岛有关联的全部测点,收集整理了观测数据;明确了海浪、海温预报范围为岛屿周边5海里左右;加强了预报的检验和改进订正等工作。   目前,新覆盖海洋环境预报的22个海岛已在预报中心网站上公布。下一步,预报中心将扩大预报的发布渠道,陆续在电视台、广播等媒体上发布,并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对海岛观测站的代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提高海岛海洋环境预报的准确率。   链接   35个有“海岛预报”的岛屿:辽宁:觉华岛、长山群岛;河北:菩提岛;山东:长岛、刘公岛、灵山岛;江苏:秦山岛、连岛;上海:崇明岛;浙江: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福建: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广东: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广西:涠洲岛;海南:分界洲岛、蜈支洲岛、西沙永兴岛、中沙黄岩岛、南沙永暑礁。 信息来自中国海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