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百大千亿”工程的驱动力》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1-05
  • 漳州出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12条措施,对1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进行跟踪、解决问题,大大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今年1—9月,漳州市完成民间投资1205.9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主要动力。

    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漳州市《关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十二条措施》和“百大千亿”工程的强大驱动力。“百大千亿”工程,就是从2018年市级重点项目中筛选1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涉及工业、城建、农林水等领域的民间投资项目,定期进行跟踪调度,协调解决问题,为项目建设全程保驾护航。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众多民营企业在漳州大地上活力四射。

    “三零”服务力促项目落地

    “3天内就顺利办完工商、刻章、商业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手续,真是太方便了!”在漳浦投资新项目的经历,让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学明赞叹连连。

    福船一帆位于漳浦县六鳌镇,是从事风力发电塔筒和相关重型钢构件生产、制造、运输的民营企业。公司与合作方谈妥的一个新项目,正是“百大千亿”工程中的项目之一。

    听说漳州将通过月度跟踪调度工作机制,为“百大千亿”项目保驾护航,方学明内心欣喜,却又有点不大相信。以前,像制造业生产企业,从注册到开工涉及几十个部门、上百个公章、几十本资料,虽然企业尽心尽力准备,也难免有疏漏。一旦前置要件缺失,整个项目审批就得延迟。为此,方学明专门交代办事人员:“办事的时候客气点,问问他们十天能不能批下来。”

    针对新注册项目手续烦琐等问题,漳浦县推行零等待、零延误、零障碍的“三零”服务。方学明估算了一下,以前,公司营业执照、公章、银行开户、涉税事项等企业办理流程,按照正常的流程,至少要15天才能完成办理。如今,3天内就顺利办下来。

    瞄准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机遇,公司今年初上马5000吨级码头。到了征海环节,遇到了麻烦事。“我们工期比较紧,计划三个半月要生产。但群众对码头项目不太理解,配合起来比较难。”方学明说,问题反映到漳浦县政府,副县长蓝主保立即带队来到企业,一坐就是4个小时。摸清情况之后,镇村干部立即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聊天谈心。慢慢地,群众消了心结,表示理解支持。最终,渔民们全部按了手印,支持码头建设。

    而每月两次的项目推进会,更让方学明开了眼界。漳浦县组织海洋、渔业、环保等数个部门一起,深入企业座谈。企业遇到什么问题,敞开说。能解答的当场就解答,暂时解答不了的,记录后再作安排。今年以来,仅通过这个渠道,福船一帆就解决项目建设中各类问题20余个。

    特事特办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公司可能走不到今天。”芗城区三宝钢铁集团董事长王光文心怀感慨。过去两年,从濒临绝境到渐入佳境,王光文的梦想逐渐开花结果。仅1—9月,三宝集团已完成工业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7.83%。

    “我们在环保部门的建议下,准备启动清洁化生产项目。从长远看,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但同时,也给相关部门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企业‘直供气’在漳州没有先例。这事有政策,但没有细则。到底该怎么做?”王光文告诉记者,为了新项目上马,漳州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牵头,专门为此事成立研究小组,反复开会、讨论细则。从申请到备案,仅用了短短一个星期。“想不到,如此特事特办啊!在我看来,新出台的漳州市《关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十二条措施》是切切实实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也支持标准化建设。

    记者点评: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漳州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频频出台有力措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鼓劲加油。

    对民企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活水,水活则鱼大。好的营商环境,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办事效率高,市场化进程快,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聚集,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打造好营商环境,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多推“啃硬骨头”的举措,创造更为高效的制度环境,把“短期刺激”变为更加持久的“企业红利”。

    这不仅体现在真金白银的奖励上,更是体现在各种具体行动上。”

    因为符合征信要求,三宝集团在电力部门的指导下,加入直购电名单,一年节约电费5000万元。税务部门还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做好财务规划。此外,高效蓄热式加热炉节能改造、余热发电等一批技改项目也得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

    “现在,大家对新时代的民营企业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王光文认为,政府努力把服务做好,把企业负担降下来,企业就敢放开手脚,把企业做大做强。

    两大政策激活民间投资

    “以前办厂,审批难、贷款难、拿地难、回款难,现在不一样了,政府支持我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他们提供研发经费和一栋楼让我们免费使用,建立汽车电子研究所,培养相关人才,为孵化出高技术企业做储备。”谈到对民企的支持,到龙海创业的博士陈少棠也很有感触。

    汽车产业集群,是龙海市制造业升级的突破口之一。今年初,总规划占地面积逾5000亩的金龙汽车龙海新能源产业基地在龙海汽车产业园开工奠基。对陈少棠来说,这其中充满了无限机会。他研发出来的EPS转向系统控制器总成等系列产品可承受最严苛的考验,即便是超过120℃的高温,控制器也可正常工作。

    在对这个汽车产业后起之秀的定期走访中,龙海市领导及时了解、解决了企业在用地、手续办理、技改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短短两年,凯思达生产的控制器已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以年翻两倍的速度增长,成为工业园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漳州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黄瑞国告诉记者,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去年8月开始,发改委就成立课题组,多次前往福州、龙岩、三明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并收集、筛选全国各地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特色经验做法。“百大千亿”工程不含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筛选一批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进行扶持;而“十二条”更是新政策新措施,通过设立基金、财政奖励、贴息补助等办法,端出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着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

相关报告
  • 《贵州十大千亿元级产业助力工业振兴》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28
    • 贵州省日前出台《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将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等十大产业打造成引领发展、拉动增长、融合创新的支撑性、示范性、带动性核心产业,带动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2年达到2万亿元,基本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目前,贵州省形成了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化工等6个千亿元级产业,电子、医药、装备等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16.2个百分点,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增长50.8%。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表示,贵州省将围绕“赶”与“转”核心任务,持续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促进全省工业集约、高端、绿色、智能、特色发展,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服务配套,贵州省将在黔中经济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产业;在黔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发展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毕水兴经济带重点发展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产业。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贵州还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分类、分层、分级培育一批标志性企业,重点打造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企业集群。 “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贵州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创新和服务平台,提高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培育一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贵州强化绿色准入,坚决杜绝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安全的落后企业、产能和项目进入。同时,大力构建和完善绿色生产供应链,开展企业清洁生产;注重绿色产出,鼓励企业应用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 贵州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进“万企融合”行动,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同时,贵州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 《北京通州打造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07
    • 北京市通州区“两会”,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产业结构瞄准“高精尖”。到2025年,通州区将建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和创新平台,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是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点。 据了解,通州区的“高精尖”产业将由文化创意融合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组成。未来,通州区将构建起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通州。 目前,产业承载空间正在加快建设,主要包括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其中,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角”。记者从通州区发改委了解到,2021年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期开园运营后,将带动一批酒店、餐饮、演出演艺等关联企业入驻通州。 伴随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落地,通州区还计划引进10家跨国公司或特大型集团公司,100家文创上市企业、投资机构,1000家文化内容和技术团队,重点发展高端创意创新、动漫设计产业,构建“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