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发布6G技术白皮书 预测首批商用服务将在2028年》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7-26
  • 据外媒报道,三星近日发布了一份有关6G技术的白皮书,其中阐明了该公司对下一代移动技术的愿景,并预测6G最早可能将在2028年首次亮相。

    三星并不是第一家分享6G观点的公司,但它的想法很有趣,因为该公司在技术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广泛的角色,从芯片供应商到显示器供应商再到网络供应商,三星均有着广泛的参与。

    三星预计,ITU-R将于明年开始关于6G的工作,并指出每一代新 通信技术 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三星预测6G的第一批商用服务将出现在2028年,而大规模实现商用化将到2030年。

    三星认为,6G将支持比5G高10倍的连接密度。要做到这一点,将需要1000 Gbit/s的峰值速率和1 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而5G的峰值速率为20 Gbit/s。

    此外,该公司认为,6G网络的端到端延迟需要低于1毫秒,并且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是5G的2倍。

    这份白皮书指出,下一代 移动通信技术 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太赫兹(THz)频段,也即100GHz到10THz频段。三星表示,与目前5G所用的毫米波一样,这些高频段频谱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使用,这些频段可以支持大规模 宽带 信道,宽度可达到数十千兆赫兹。

    但是三星承认,在如此高的频段下工作很困难,路径损耗严重,网络所有部分的设计和构建都面临挑战,而且几乎可以肯定需要新的天线阵列和波形。

    三星的白皮书探讨了一些可能的6G应用,例如要求数据传输速率比5G高出数百倍的“高保真移动全息图”,以及结合了VR、AR和混合现实的“真正沉浸式”应用。

    这些未来的应用将需要广泛的计算能力。但是,这些繁重的处理和吞吐量需求将意味着远超眼下MEC分流水平的实时分流水平,这需要超快的数据速率和极低的延迟,并且需要AI的帮助。

    三星表示,除了传统的固定基站外,6G网络还必须能够增加移动基站以及非地面网络组件,例如飞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系统、低地球轨道(LEO)、地球静止轨道(GEO)以及高空平台站(HAPS)。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自动化的网络,该网络可以在需要时在网状配置中添加和配置新的连接节点。例如为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们提供连接。

    三星还预计6G将通过动态频谱共享最大程度地利用未充分利用的频谱,特别是低频范围内。

    三星表示:“6G应该被设计成实现真正的 通信 和计算融合,这样设备就可以无缝地利用网络中可用的计算能力。”

    这家韩国公司指出,6G网络需要在所有6G系统组件中嵌入AI,从而确保每个组件都能获得和评估大量的实时信息。

相关报告
  • 《《中国制造业走向2025》白皮书发布》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1-04
    •   作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制造业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中国也出台《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日前,赛迪顾问与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制造业走向 ... .   作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制造业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中国也出台《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日前,赛迪顾问与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制造业走向2025》白皮书,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解读,以及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创新发展新模式,并分析了新价值网络各个环节的战略重点及核心能力,为企业明确自身定位、制定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提供指导。   白皮书认为,创新发展是实施国家战略的具体要求,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驱动,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生产方式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将走向扁平化、虚拟化,产品模式将转向定制化和服务化。企业也面临着内部挑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必须寻求创新发展新模式。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成本上升、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都是企业目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从企业外部看,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主导权,期望企业去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和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3D打印、机器人都将颠覆旧有的制造模式。另外,产业也在发生巨大变革,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都将成为发展新趋势。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为此,企业亟须寻找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即“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白皮书指出,参与者、产品和生产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在传统价值链下,三者之间缺乏交互作用,联系不紧密,而在新价值网络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企业能够获得精准的数据洞察,以此为核心驱动力,改造整个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参与者、产品和生产的协同互联;同时,数据洞察作为核心驱动力,将始终贯穿整个新价值网络。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总裁、制造行业总经理徐习明指出,数据洞察将始终贯穿参与者、产品和生产三个要素,使它们具有智能分析能力和自我优化能力,实现“智慧的参与者”、“智慧的产品”、“智慧的生产”的角色转变。大数据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终端和智能产品直接采集数据,并通过物联网传输到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端到端的全渠道营销,实时收集和监测消费者数据与产品数据;三是通过整合企业内外各种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体系。   白皮书还为企业规划了实现新价值网络的参考实施路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步,通过智能产品和端到端的全渠道营销,获取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和产品洞察,并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各端口,纵向整合企业管理体系;第二步,整合企业内外其他数据资源,按照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柔性化、大规模定制等智能制造原则重新构建自己的研发、客服、生产、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第三步,基于智能产品平台、全渠道平台、大数据体系,在地域边界和产业边界上实现扩张,整合全球资源,打造集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全球整合企业及其生态网络。   徐习明表示,新价值网络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杰出的创新能力、领先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作为中国企业35年的合作伙伴,IBM已经与中国政府、客户和市场建立了深厚的互信,IBM有能力、有价值、有意愿,也有措施成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的“中国合伙人”。.
  • 《英国发布首份人工智能白皮书》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3-06-07
    • 2023年3月29日,英国政府发布题为《创新型人工智能监管》(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的白皮书,以建立公众对前沿技术的信任,并使企业更容易创新和成长,从而创造更多就业的机会。 白皮书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原则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供监管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解释和应用人工智能,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工智能在相关行业中的安全和创新使用。这种协作和迭代的方法可以跟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脚步,从而加强英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地位。监管机构应该考虑的5条明确原则分别是:(1)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健性:人工智能的应用应该以一种安全、可靠和稳健的方式运行,并警惕管理风险;(2)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的组织应该能够沟通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它,并以适当的详细程度解释系统的决策过程,以匹配人工智能的使用所带来的风险;(3)公平性:人工智能的使用应符合英国现有的法律,例如《2010年平等法案》或英国GDPR,不得歧视个人或产生不公平的商业结果;(4)问责制和治理: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对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进行适当的监督,并对结果进行明确地问责;(5)可争议性和补救:需要有明确的途径来对人工智能产生的有害结果或决定提出异议。 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监管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1)促进创新:促进而非扼杀创新;(2)均衡性:避免给企业和监管机构带来不必要或不相称的负担;(3)可信性:培育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以促进和鼓励人工智能的应用;(4)可适用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确保英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快速有效地适应,足以应对突发的机遇和风险;(4)明确性:让人工智能生命周期中的参与者,如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更容易知道规则是什么,它们适用于谁,由谁执行,以及如何遵守;(5)协同性:鼓励政府、监管机构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建立公众信任,并确保公众的声音能够得到倾听并被考虑。 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监管机构将向各组织发布实用指南,以及风险评估模板等其他工具和资源,以阐明如何在各自的领域实施这些原则。在议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立法,以确保监管者一致考虑这些原则。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将提供200万英镑创建一个新的沙箱机制,为人工智能创企提供产品和服务测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