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力度》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1
  • 发布时间:2023-07-13
  • 7月5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发布答记者问。其中指出,针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的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已经作出部署,如果发现异常将及时预警,切实维护我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报告结论不够充分, 日本不应“摆样式”监测 日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向日本提出关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的调查报告,认为排海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排海在即,绝大部分的核污水仍未被处理。据东电官网5月18日数据显示,已通过ALPS方式处理的核污水约占30%,待处理的核污水约占70%。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日方在排海的正当性、净化装置的可靠性、监测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就监测方面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核污染水排放前的监测有延迟,无法第一时间判断排放是否合格,由此可能导致不达标的核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 二是核污染水混合后监测可能造成不合理稀释,日方将10罐核污染水混合后取样监测,可能造成高浓度的核污染水被低浓度的核污染水稀释成达标的核污染水。 三是应有公开透明的长期国际监测,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应接受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公开透明的国际监测监督,而不应仅仅安排日方主导下的“摆样”式监测。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4MDc3Ng==&mid=2653731255&idx=1&sn=5a5d0d7d7b2fb2ce3cc3968d9a58097a&scene=0
相关报告
  • 《加强环境监测消除水源隐患》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5-21
    • 2008-05-21 农民日报讯:四川省汶川县5月12日下午发生强烈地震后,环境保护部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议,根据灾害实时情况,部署救灾工作,全力以赴开展各项环境应急措施,随时掌握灾区环境状况,加强震区环境监测能力恢复,确保了灾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群众饮水安全。
  • 《我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4-08
    • 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1米C-SAR业务卫星。该星是我国第二颗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可与已在轨运行的首颗1米C-SAR业务卫星及高分三号科学试验卫星实现三星组网运行,卫星重访与覆盖能力显著提升,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 1米C-SAR业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支持立项,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由两颗指标性能一致的卫星组成,能够获取多极化、高分辨率、大幅宽、定量化的海陆观测数据。与高分三号卫星相比,在成像质量、探测效能、定量化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提升。三颗卫星完成组网后,与单颗卫星相比,平均重访时间由15小时提高至5小时,可为海洋环境监测与海上目标监视、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监测、土地利用、地表水体等多要素观测提供高时效、稳定、满足业务化应用的定量遥感数据。 在自然资源部组织下,首颗1米C-SAR业务卫星在轨测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进展顺利,卫星平台与载荷测试、卫星数据外场定标与地面处理工作已经完成,卫星状态与图像质量良好。后续,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单位做好两颗卫星在轨测试工作,全力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使用,实现多星组网业务运行,有效满足海洋、国土、应急、生态环保、水利、农业、气象等多领域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