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当前不同排量的汽车大量共存一样,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以及不同人群消费能力不同,未来会出现大中小充电功率并存的局面。这就给政府规划充电设施出了一大难题:地理空间如何布局?充电功率如何分配?”在19日中国充电联盟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龙头企业、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萧霞抛出以上问题。
在萧霞看来,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面临一个严重的瓶颈:结构性供给失衡。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72.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保有量80.1万辆。按照这个数据,纯电动乘用车车桩比已经达到1.8:1。
“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大量充电功率不匹配的问题。大功率电动汽车难以找到功率匹配的充电桩,充电效率低;小功率汽车有时会在大功率充电桩充电,功率浪费。而且,一些地方的充电设施供不应求,电动汽车排长队充电;一些地方的充电设施又供大于求,导致利用率极低。”萧霞说。
萧霞认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最关键的是需要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很难做,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技术日新月异。尽管大家都认同大功率充电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但是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能够清楚。此外,受限于电池成本以及最后传导给消费者的销售价格,未来一定会出现大中小功率电动汽车并存的情况,因为小功率的价格低,大功率的价格高;而这个比例会对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同样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