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标准:保持在5G家族范围内》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wangxiaoli
  • 发布时间:2017-09-12
  • Telecoms.com定期邀请专家及第三方贡献者,对影响电信行业的关键话题进行分析。在本文中,电信咨询公司Northstream的CEO Bengt Nordstrom分析了5G标准化进程的最新进展。

    电信业内目前正充斥着5G方面的新闻及相关分析,还有关于它的容量,它对业界的影响以及引导商业部署的路线图等消息。

    5G标准化的主要流程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驱动主导的,但正如宣布的那样,人们一直在努力加快对非独立5G新无线电技术(NR)试验和部署的进程。NR将使用现有的LTE无线网络/EPC核心网作为控制和移动管理的锚点。其他人也在实验自己的5G努力成果,像Verizon就积极地运作着它的5G技术论坛。

    然而,与这些活动计划相关的时间表却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困惑,既然各项计划的时间点都已经成竹在胸,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匆忙赶计划呢?在5G的标准化进程中,他们是否创建了一个潜在的分工体系?

    3GPP vs V5GTF

    3GPP的Release15预计将在2018年中期确定,它将推出首部5G新无线电技术(NR)协议规范,也就是5G的第一阶段。3GPP的Release16即5G的第二阶段,预计在2019年底发布,它将带来完整详尽的5G标准。根据目前Release15的时间表,符合标准的5GNR基础设施与终端设备5GNR的部署,最早到2020年才会实现。

    有鉴于此,一些运营商和供应商(包括AT&T,NTT DOCOMO,沃达丰,爱立信,华为,德国电信)宣布,他们将联合支持加快5G NR标准化的进度安排,以便最早在2019年完成对非独立5G NR的大规模试验及部署。该提案为完善5G标准,引入了一个中间里程碑。

    Verizon与其V5GTF论坛合作伙伴(包括诺基亚、思科、因特尔)携手,一同建立自己的固定无线接入协议规范,它不能直接兼容或是很轻松地升级到3GPP正开发的5G标准。Verizon已在全美超过10个城市部署了基于自家规范的固定无线服务设备。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发展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以整体市场条件为背景来加以考虑。

    市场准备

    首先,大部分的运营商都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市场饱和,他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他们同时面对价格的压力及用户平均收入(ARPU)下降的情况,这导致了资本支出被制约。除了数十亿台联网设备和固定无线有机会被接入的伟大承诺,除此之外如何推动运营商们在未来的投资,正成为越来越现实的问题。将移动网络(包括核心、无线电和传输设备)升级到5G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支出投资,这远远超过了运营商当前的预算。因此,5G的引入过程可能是历经多年的循序渐进。

    其次,任何标准的发展也是一个固有的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功能与规范都将同时定下来。因此,采用LTE功能的非独立NR将允许运营商在切换EPC和LTE无线电之前,推出一些5G功能。

    第三,任何当代运营商都存在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遗留问题,向新一代技术的转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通过将技术转换延迟到5G标准确定后,一家运营商可能需要管理网络几个部分的同时转换。逐步渐进的技术转换,让运营商能够处理主要技术在转换时所带来的的风险和复杂情况。

    运营商期望什么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5G承诺解决很多限制问题,其中频谱和容量的限制就摆在列表的首位。非独立NR组网,将保证对完整5G标准的前向兼容性,是开始收获5G技术成果的合适途径,并且不会给3GPP领导的5G标准化努力带来干扰。

    非独立组网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它能让运营商在技术和财政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展开对5G网络的部署。这能让他们解决诸如固定无线接入、大规模MIMO等特定用例;并根据市场需求来准备未来的投资,这是由NR兼容设备的可用性来驱动的,这很有可能发生在2020年后。

    与非独立NR组网不同的是,Verizon及其他5GTF成员采用的方法旨在取得开发技术方面的领先,并专注于把握美国固定无线接入的良好机会。对固定宽带用户的竞争是一个强大的动力。Verizon计划今年对固定无线接入(FWA)展开商业部署,比非独立轨道至少提前两年。通过采用这种暂时的“非标准”解决方案,来实现及时上市这一优势,这也意味着当 5G正式发布的时候,他们需要花费一些成本做出调整以适应5G。

    由于Verizon限制了对FWA用例的关注,用以适应5G的成本将相对可控;即,升级无线电组件及潜在的客户终端设备(CPE),或者切换到具有“5G就绪”模式的新型CPE。一般来说,Verizon的用户(移动端和固定端)不太可能受到Verizon方法的影响。

    综上所述,5G标准不会受到什么威胁。如果有,情况也会比之前的标准化努力要好得多,因为过去的标准化努力陷入了技术斗争的泥潭,直到标准被确定为止。而这一次,任何的调整似乎都在同一个5G家族的范围内。

相关报告
  • 《5G频谱》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wangxiaoli
    • 发布时间:2017-11-08
    • 5G频谱 全球范围内的频谱调节器都强调中段频谱的重要性。爱立信公司参与了对美国中段频谱的研究进程。 许多世界领先的公司正在迅速推进开放的中段频谱,以对其实现灵活应用,这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司法管辖权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以吸引投资,增强创新。 •欧洲已经将3.4-3.8 GHz频段作为5G的主要频谱,并且决策者正在努力使数百兆赫兹的中段频谱得到应用。 •中国召开了讨论会来讨论实行另外的500 MHz的中段频谱。 •日本正在研究应用另外一种1.1 GHz的中段频谱。 •韩国计划在2018年或2019年实行3.4-3.7 GHz频段。 •新加坡召开讨论会讨论了有关移动业务附加频谱的问题。 •印度最近召开了关于实行3.3-3.6 GHz频段的讨论会。 还有跟随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的国际行动,开放5 GHz无牌频谱,以此来应对消费者,企业和运营商需求的上升: •最近,英国发生了些许改变,他们为宽带固定无线接口(BFWA)开放了5.725-5.85 GHz频段。 •印度正在研究为了RLAN操作开放5.47-5.725 GHz频段,并首次允许5 GHz频段在室外进行操作。 •加拿大统一了5.15-5.25 GHz频段的技术规则,同美国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设备的规定相一致。 美国和国际上正在思考研究的中段频谱政策具有重要的协调性意义。 3.7-4.2 GHz频段包括,或者说接近多数全球标准化的5G指定频段。 2017年10月2日,爱立信公司回应了美国FCC询问中心,重点是3.7-4.2 GHz,5.925-7.125 GHz和7.125-8.5 GHz的中段频谱问题。 Mark Racek带领爱立信团队对FCC进行回应。 爱立信要求FCC: 1)利用基于市场的机制,在3.7-4.2 GHz频段内灵活运用可利用的机会,以清除频谱; 2)研究在6.425-7.125 GHz频段内引入新的许可机会; 3)在5.925-6.425 GHz频段寻找无牌机会,重点是频段的技术选择规则要中立; 4)确保5.925-6.425 GHz和6.425-7.125 GHz频段内的现有固定业务点对点服务处于保护状态,免受有害信息干扰; 5)检查是否将7.125-8.5 GHz频段从联邦转属频段转为共享频段; 6)对现有的长途回程规则进行更改,以更好地对下一代高吞吐量进行服务。
  • 《5G时代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拼杀将继续》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08
    • 作为当前技术变革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地:1月16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IMT-D2020(5G)推进组正式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预计我国5G产业链主要环节将在今年年底前后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5G的落地将为新技术迭代跃进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大多数人看到了5G的巨大前景,但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长久以来的激烈争夺:对下一个时代全球通信技术格局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争夺。这其中的产业经济利益难以估量,甚至对全球经济都会有深远影响。   在当前世界竞争格局之下,科技的力量显而易见,尤其在通信领域,专利和技术标准如两道长缨,与资本紧紧缠绕在一起。在资本的影响下,通信领域的专利和技术标准产生了牵制通信技术和产业格局的力量,进而深刻影响全球的经济甚至政治格局。掌控了标准必要专利,就是执住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牛耳。这一现象自美国高通推动CDMA成为2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起更加明朗化:高通围绕CDMA技术严密布局了超过4000件专利,从而成功扼住了整个产业的咽喉,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无冕之王。专利组合中最具杀伤力的莫过于标准必要专利,即实施通信标准时无法规避的专利。几乎整个产业都要向高通缴纳专利费,甚至一些国际主要手机生产商的手机产量都取决于高通供应芯片的数量。   这种刺激之下,之后3G、4G移动通信技术在标准和专利方面的争夺更加白热化,欧美各大公司打得不可开交: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预研准备开始到相关技术标准逐步成形再到技术落地,是一个漫长的鏖战过程,各个参与者更是以专利为商战中的杀手锏,专利大战风起云涌。   我国自3G时代开始正式加入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的争夺战。这一争夺不仅是技术的角逐,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之下,我国成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我国的华为、中兴通讯、大唐、中国移动等领军企业在IMT-D2020(5G)推进组指导协调下,经过长期扎实奋斗和准备,使我国提出的多项技术提案被纳入国际标准。各家中国企业同时积极进行专利布局,在专利数量上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   预计5G移动通信多项主要国际标准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制定,之后会陆续出台。我国也适时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为迎来5G时代做好产业准备。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也在做积极准备。仅从专利角度来看,近期高通主动披露了向手机制造商收取5G许可费的标准:单模5G手机2.275%,多模(3G/4G/5G)手机3.25%,平均每部手机约16美元。更早时候,爱立信也公布了基于5G专利的许可费标准,折合每部手持设备2.5美元至5美元。   高通、爱立信提早公布5G专利许可费的标准,意在为之后可能的5G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诉讼做好铺垫。实际上,尽管高通、爱立信的许可费标准看似不高,但是对低端手机厂商的压力很大。笔者认为,进一步将专利许可费堆叠效应考虑在内,即当高通、爱立信以外的其他所有5G专利权人也以类似标准收取许可费时,累加得到总许可费,该费用将大大高出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可承受的合理范围。这已然预示了5G市场的未来拼杀将何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