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叙事:协同建构知识的张力》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lixiaoyan
  • 发布时间:2018-11-22
  • 科学和学术研究在不同的观点中是不同的,必须将不同的利益集合在一起以实现研究的连贯性。由这种多样化的利益和产出的奇点引起的紧张局面构成了大多数合作研究实践。本研究的目标是在这种协作和异构的努力中确定紧张的领域。为此,本研究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国考古运动之一 ——土耳其的Çatalhöyük项目的考古叙事的共同建构。本研究将考古学叙事概念化为认知组合。在演员网络理论家之后,考古过程被概念化为一系列翻译过程(异构工程),将已发现的考古调查遗留物质刻入叙事中。这种复杂的过程发生在异质的社会技术网络中。这项研究分解了这个异构网络,以确定紧张和斗争的领域。这种紧张局势的两个来源被确定为碎片和断层线。克服碎片和断层线是异构科学工作成功和保持生产科学合作的关键。这项研究的结果具有超越考古学的应用,可以为异构协作的网络基础设施设计提供信息。

相关报告
  • 《广东省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正式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8
    • 广东省举行重点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揭牌仪式。 来自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代表参会,共同见证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正式成立,见证广东省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揭牌仪式上,发布了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金融专项支持计划,相关金融产品将通过推动“知产”变“资产”,为中小企业拓宽在资金、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发布了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成果、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转化运营促进计划。 现场还举行了广东省重点产业和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提出,广东省知识产权部门及相关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快推进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广东省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设,集成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助推产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全省各地级市以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重点园区、各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设单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加快推进该省重点产业和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设进行了讨论。 据介绍,此次活动标志着广东省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知识产权系统运营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策划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和20个地市重点园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构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体系,集成打造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系统。
  • 《央地协同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再加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5
    •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多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能源绿色发展。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 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碳排放占比较高,因此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事实上,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不同地区和各类产业都提出过相关的产业政策,但在不同产业衔接和绿色转型具体路径方面很难形成节奏上的统一。 对此,《意见》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互补、协调、替代关系。 能源安全受到着重强调。《意见》指出,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的替代。 此外,为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一体化技术进步,《意见》提出依托大型新能源基地等重大能源工程,推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通过工程化集成应用形成先进技术及产业化能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磊表示,《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协调发展,不断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能力。《意见》提出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全面开展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普查和评价,建立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创新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 地方版方案密集推出 春节刚过,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宁夏电力”)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已是热火朝天。作为我国首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光伏电站,是“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预计明年底实现全容量投产。 国能宁夏电力的转型也是我国当前区域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注意到,多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因地制宜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一方面强化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浙江提出狠抓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强化能源运行调度,确保能源安全保供。 河北提出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光电、氢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 四川提出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表示,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能源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能源低碳转型。 董战峰认为,长三角地区有经济基础、技术能力以及节能减排需求,可率先开启能源转型和深度脱碳。西南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部分中西部能源大省应进一步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降碳目标。 转型与保供双管齐下 当前我国煤炭主产区在保障生产生活需求基础上,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已初现成效。 春节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煤炭生产企业要抓紧恢复正常生产供应,严格落实国家煤炭保供稳价的政策要求。”数据显示,假日后煤矿复产加快,全国煤炭日产量回升至1200万吨以上。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要立足当下,更要谋划长远,煤炭行业要积极推进煤炭安全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扎实做好煤炭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以能源重要产区宁夏为例,国能宁夏电力是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同时肩负浙江、山东两个用电大省的“西电东送”任务,是宁夏电力保供及新能源调峰调频的重要支撑。在“双碳”目标下,国能宁夏电力全力打好绿色转型突围战,实现降碳发展。 “近年来,我们投入约50亿元资金对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给绿电发展让路。同时通过以集中供热替代小锅炉、以电动重卡及绿氢重卡替代燃油重卡、以新能源供热替代常规能源供热‘三个替代’,实现节能降耗提效。”国能宁夏电力副总工程师任献民说。 此外,国能宁夏电力还通过多能创新驱动、落后产能替代等措施实现综合能源转型新突破,今年不仅将推进四个综合能源供应示范项目建设,助力火电产业向综合能源转型,还将加快推进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围绕废物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