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找到地球内核振荡的地震学证据》

  • 来源专题:精密测量科技动态监测平台
  • 编译者: marcus2017
  • 发布时间:2024-07-29
  • 地球内核位于地球最深处,主要成分为铁镍合金和少量轻元素,其半径约占地球半径的1/5、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2%。内核是由液态外核冷却凝固而形成,这个过程会释放热量和轻物质,从而推动外核的对流运动,激发和维持着地球磁场。

    由于内核藏在地球最深处,目前直接探测它的手段极其有限,结构和运动特征研究被认为是全球地震学研究的最前沿。固态内核被液态外核包裹,受重力约束而悬浮于地球最深处,科学家们一直猜测内核可能存在相对于地表的“转动”。地球动力学家最先通过三维地磁发电机模拟推测出,内核可能存在比地球自转更快的差速旋转,即超速旋转;随后,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几十年来穿过地球内核的地震波变化,证明了内核超速旋转的存在。

    2024年6月15日,通过分析加拿大、美国地震台阵在1990年—2023年记录到的南三明治岛重复地震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了地球内核处于振荡模式的地震学证据。科研人员揭示了近20年来内核差速旋转的振荡轨迹,明确给出了内核振荡运动模式的地震学证据。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6/d58f556662654bcbac408cec3053da3c.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多个深海新物种及新记录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01
    • 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发布了一系列报道的文章,发布了一系列的文章,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欧洲、海洋和海洋学的期刊,并在不久前发布了一系列海蛇尾文章。 蛇尾是中多种不同种类的皮类动物,多种类动物,在100种已知的品种中,在各种不同的品种中,品种繁多,品种繁多,海洋海洋在海洋中广泛存在较之于浅海,受到限制与近距离的限制,人们对深海的深海认识,深入了解这片海域的生物类群的影响。 研究蛇组针对2016-2021年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器,在南海、太平洋等分子的深海尾样本,进行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鉴定出4个目、7个科、有3种新人在深海或西北地区共有3个新的尾端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6个描述和研究。 有6个新人以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或西北地区进行了探索)同时,人类对蛇尾蛇的这些重要线索(新种),北极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蛇尾和太平洋的蛇尾和深海尾等几种重要的数据记录。类群的分类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这些类群中深海蛇尾的分类和形态鉴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剖析。 论文信息: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南海深海海蛇尾(棘皮动物门:蛇尾鱼科)新种、重新描述和新记录,形态学和分子学综合方法。欧洲分类学杂志,810 (1), 1-95。https://doi.org/10.5852/ejt.2022.810.1723。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山的Euryalida目(棘皮动物纲,蛇尾纲),新种和新记录。动物园钥匙 1090:161–216。/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090.76292。  Nethupul H , St?hr S, Zhang H * (2022). Ophioplinthaca Verrill综述,1899 年(棘皮动物纲,蛇尾蛇总科,蛇尾蛇科),蛇尾蛇和蛇尾蛇新种的描述,以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新记录。动物园钥匙 1099:155–202。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099.76479。
  • 《【科学私享】中国科学院:振荡磁场对樱桃超冷的影响》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1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期刊Food Biophysics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s of Different Level of Intensity Magnitudes on Supercooling of Cherries”的文章。 研究背景 1. 研究问题:这篇文章研究了不同强度级别的振荡磁场对樱桃超冷保存的影响。超冷技术在生物保护和食品冷链中有广泛应用,但樱桃等水果在超冷状态下容易受到外界扰动影响而结冰,因此如何有效维持超冷状态是一个挑战。 2. 研究难点:樱桃在超冷状态下不稳定,易受温度波动或机械干扰影响而结冰。此外,现有研究中使用的磁场能量密度和频率较高,导致能耗大,不利于技术推广。 3. 相关工作:已有研究表明,磁场可以影响水分子的热运动,从而提高超冷程度。然而,不同磁场强度对樱桃超冷效果的影响尚不明确,且现有研究的磁场能量密度较高。 研究方法 这篇论文提出了使用不同强度级别的振荡磁场来研究其对樱桃超冷保存的影响。具体来说, 1. 磁场设置:实验使用了频率为50 Hz的振荡磁场,磁场强度设置为0.1 mT和mT两个级别(0.6 mT和6 mT左右)。 2. 实验设计:选择形状和颜色一致的樱桃进行实验,确保样本均一性。每个实验组放置4个样品,每层两个样品对称分布在几何中心,确保磁场均匀分布。实验温度控制在-4℃,测量样品的重量损失、颜色和质地。 结果与分析 1. 冷却曲线:在磁场强度为mT级别时,所有樱桃样品成功超冷至-4℃,未出现冰晶结晶。而在0.1 mT磁场强度下,部分樱桃样品发生结冰现象,结冰概率为40%。对照组(无磁场)的所有样品均结冰。 2. 重量损失:超冷保存的样品重量损失约为1.3%,而无磁场组的重量损失为4.85%,减少了73.2%。这表明超冷保存能有效减少重量损失。因为减少重量损失不仅可以延长樱桃的保质期,还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此外,低能耗的超冷保存技术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3. 颜色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颜色变化与新鲜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0.1 mT组和mT组的颜色变化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理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 4. 质地变化:无磁场组的硬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超冷保存组和冷冻组的粘附性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超冷保存能有效保持果实的硬度。 结论 这篇论文研究了不同强度级别的振荡磁场对樱桃超冷保存的影响,发现mT级别的磁场能更有效地维持樱桃的超冷状态,减少重量损失并保持果实硬度。研究结果为未来确定不同水果的最低磁场能量密度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降低该技术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