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第27次创造世界纪录,n型TOPCon太阳电池效率实现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5
  • 10月20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9%,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7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天合光能这一突破世界纪录的电池,采用了天合光能首创的210×182mm2大面积矩形工业级磷掺杂的直拉法n型硅片衬底,融合了优秀的量子隧穿钝化接触技术、低复合电流密度的发射极技术、正背面光学陷阱设计以及先进金属化等创新技术,实现电池光学和电学性能的显著提升。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技术团队的最新成果,大面积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过德国ISFH CalTech认证最高效率达到25.9%,这不仅是新的大面积TOPCon电池效率纪录,更打破了从2017年以来Fraunhofer ISE创造并保持的N型TOPCon电池的世界纪录。标志着TOPCon技术打开新的提效空间,TOPCon虽然是目前产业化成熟度最高、产业生态最丰富协同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的技术,但在技术上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潜力。

    天合光能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奕峰博士说。

    天合光能TOPCon研发始于2015年,天合光能率先在国内开展TOPCon研究并形成首个专利,首创性提出正背接触的“i-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工艺流程。2018年,天合光能率先开展i-TOPCon电池的产业化,致力于引领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行业发展。2019年,天合光能创造了大面积i-TOPCon电池的世界纪录,并入选马丁·格林主编的太阳电池世界纪录Efficiency Table及美国NREL太阳电池世界纪录版图。

    2023年5月,天合光能创新推出新一代i-TOPCon Advanced技术,叠加210产品技术的全面应用,至尊210+N型700W+组件于同年8月实现量产,天合光能也成为行业率先实现TOPCon组件量产功率突破700W的组件制造商;同年12月,天合光能宣布新一代N型i-TOPCon Advanced电池技术再次升级,至尊210+N组件功率最高达到720.53W。2024年4月,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N型i-TOPCon光伏组件,经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认证,最高输出功率达740.6W,创造了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的世界纪录。


    当前,天合光能在TOPCon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这是天合光能卓越创新能力的最好证明,也是获得业内广泛认可的最好体现。根据近日权威第三方如InfoLink和集邦的数据显示,TOPCon市占率已达70%。TOPCon因其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和高双面率,而在全球90%的应用场景有显著优势,在全球占比达70%以上的双面应用场景具有绝对优势,成为终端用户的优选。预计2028年,TOPCon技术市占率将达到75%,TOPCon已明确成为未来5年的技术主流。

    天合光能将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始终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坚持长期主义,用技术创新不断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用清洁能源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44956.shtml
相关报告
  • 《26.81%!中山大学与隆基绿能合作创造晶体硅太阳电池世界最高效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8
    • 2023年5月4日,中山大学材料学院高平奇教授团队联合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在Nat. Energy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由隆基研发团队制造的转换效率高达26.81%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 隆基绿能26.81%的电池效率是目前“世界太阳能之父”、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于11月19日通过视频宣布,隆基绿能该26.81%的电池效率是目前全球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不分技术路线。这是继2017年日本公司创造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纪录26.7%以来,时隔五年诞生的最新世界纪录,也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关键突破:隆基研究团队使用p-型纳米晶硅薄膜接触层替代传统的p-型非晶硅接触层。虽然这一改进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比较容易理解,但成功地导入高效异质结电池,并创造出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却是绝无仅有的。核心技术中包含了对这一膜层的结构因子和掺杂效率方面的突破。 巨大提升:与任何其他类型的由晶体硅制成的太阳电池相比,采用新型空穴接触层能够使电池具有更优的载流子电学传输特性,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隆基的研究人员在标准工业级硅片上开发了这项新技术,使该技术几乎立即适用于太阳电池板的生产。与以前的技术相比,电池性能的提高非常显著,转换效率有了1.5%的绝对飞跃。隆基中央研究院徐希翔博士说:“这是迄今为止所有晶体硅太阳电池结构中性能最好的,且对应着占全球光伏市场超过95%以上份额的产品”。 物理机制:经过对空穴接触层中的载流子传输通道进行细致研究,发现新型p-型纳米晶硅接触层具有更低的激活能,有利于优化空穴传输的界面势垒并帮助激发更具效率的带间隧穿,因此呈现出更低的接触电阻。随着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水平越来越高,表面复合将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而晶体硅本身的俄歇复合过程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此时二极管的理想因子可以小于1,接触电阻的优化将带动填充因子指标的快速提升,进而推动太阳电池综合光电转换性能取得突破。材料学院高平奇教授说:“对具备低激活能的硅基空穴接触层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极其重要的,我们的工作代表着在探索空穴接触的电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有利于提升异质结、杂化电池和其它类型的硅基太阳电池的性能”。
  • 《25.47%!隆基p型硅异质结电池效率(p-HJT)创造新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30
    • 近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采用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完全利用可量产工艺在全尺寸(M6尺寸,面积274.3cm²)单晶硅片上,创造了转换效率为25.47%的大尺寸p型光伏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进一步验证了低成本异质结量产技术的可行性。 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是太阳能领域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测试的电池效率被全球广泛认可。 此次效率突破,隆基研发团队探索出了针对异质结电池的p型硅片工艺方案,结合优异的界面钝化技术,使得p-HJT电池的VOC(开路电压)达到747.6 mV。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低成本异质结电池方案(p-HJT)并未做全面的工艺优化,隆基相信未来该技术路线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始终关注电池效率主航道,认为科技创新的本质是要提升电池效率。仅在2021年,隆基就先后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革新求变、敢为人先,隆基研发团队将继续以终端客户的长期价值为指引,不断挑战新的技术应用极限。 多年来,隆基一直秉承“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持续用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快速发展,隆基的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据统计,隆基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左右,目前已组建了超过千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累计获得各类专利 1196 项。(据隆基2021半年报) 在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目前隆基在新型太阳能高效电池技术方面已实现全面领先。隆基坚持自主创新,前瞻布局,通过原创结构、独有路线、独创技术、高品质量产解决方案开发等系统性工作,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未来,隆基将一如既往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始终聚焦终端客户价值,以更具度电成本优势的高效光伏产品全面加速能源结构变革,推动全球减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来源:隆基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