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on成功开发出新固体电解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04
  • 据韩联社8月31日报道,SK on成功开发出了具有世界最高水平锂离子传导度的氧化物即新固体电解质。此次开发将有望使SK on的固体电池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SK on 31日表示,此项技术是与檀国大学新材料工学系朴熙正教授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已完成国内外专利申请。SK on 和檀国大学研究团队解释说,因调整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添加物质,使锂离子传导度比原来改善了70%,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固体电解质通常对水分和二氧化碳很脆弱,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电解质功能会下降,但该固体电解质表现出非常优秀的稳定性。此外,该电解质也可以使电池容量大幅增加,理论上最多可以增加25%。如果将该电解质应用于新一代电池,则可以同时满足火灾安全性和长途行驶的需求。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80339.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开发出新型固体电解质中间相使锂电池长寿命、高安全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0
    • 据Phys.org网站3月11日消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可用于制造长寿命、高安全性的锂电池。SEI是由锂离子和电解质反应形成的,其稳定性对锂电池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研究人员采用聚合物锂盐、氟化锂纳米粒子和氧化石墨烯片,开发出由反应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组成的新型SEI。新型SEI能够防止锂枝晶的形成,且能够降低锂电池的重量和制造成本。研究人员,采用新型SEI有望将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1倍,同时使锂电池的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期刊。
  • 《人工智能大幅提高开发电解质效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最近公布,他们的联合研究小组在材料设计中应用第一原理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组成做了预测、合成与评价试验,并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证明,即使在较少数据下,通过与人工智能方法结合,仍可高效地找出最佳材料组成,大幅提高材料开发速度。   迄今为止,材料的开发不得不依赖研究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需要积累许多失败的教训才能成功。而第一原理计算是如果指定了材料的组成,基于量子力学可以预测的特征,在实验之前即可预测新的高功能材料的最佳组成,从而大幅减少实验失败次数。但是第一原理计算的负荷非常巨大,材料各种组成需要多重计算,将会花费非常长的时间。   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材料模拟、实验和人工智能密切结合,解决材料开发中的问题,使材料开发时间大幅缩短,以期更容易地发现意想不到的组成和结晶结构,造出新的高功能材料。   此次研究小组使用人工智能方法之一的贝叶斯推断法组合,控制第一原理计算的运算次数,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的三种含有锂的氧酸盐合成化合物进行了预测。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在可实现的时间内,预测高锂离子传导率的最佳组合。同时在预测的组成附近也发现了其他组成的高锂离子传导率。   锂离子传导率是固态电解质材料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主导锂电池充放电速度的因子。此次研究成果验证了利用材料模拟和人工智能方法可高效开发不漏液、不起火的锂离子电池,今后有望在电池、半导体以及磁性体等材料领域发挥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