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发展新一代“海龙”永磁电潜泵投用》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1-10
  • 近日,由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二代HAILOONG LIFT(“海龙”举升)品牌永磁电潜泵,在旅大10-1油田C17井投用。新一代永磁电潜泵性能显著提升,启动过程更加平顺,运行振动降低三成,与地面变频设备适配更加出色,满足油井大排量生产需求,为海上油田开采作业提供更为可靠的产品支撑。

    永磁电潜泵是以永磁电机替代普通感应电机的电潜泵,由于永磁电机的转子使用的是永磁体,无须让转子通电后转化为磁体,从根本上取消了电能转化为磁能环节,从而使电能高效转化为动能。

    装载在井筒里的电潜泵,是海洋石油开采的核心设备之一,海上油田绝大多数油井通过电潜泵将海上原油举升到地面。而电潜泵却是“耗电老虎”,渤海油田约40%到50%的生产操作费花在电费上。其中,近60%的电费消耗在电潜泵上。

    “十四五”以来,科研人员解决了变频控制模式优化、平衡转速扭矩关系、井下高温永磁影响等系列技术难题,使永磁电潜泵在海上油田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在同排量、同扬程、同转速和同功率情况下,永磁电潜泵机组的工作效率较常规电潜泵机组提高20%以上,节能30%以上,单井每年可节电4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吨,相当于植树2.18万棵。

    2021年,中国海油第一套永磁电潜泵在曹妃甸油田启泵投产成功。一经投用,就以25%的平均节能率获得广泛关注,由此掀起“井筒里的绿色革新”。

    按照“应下尽下”原则,在推动永磁电潜泵这一“节能利器”规模化应用的同时,技术人员推动永磁电潜泵迭代升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绿色发展贡献更大技术价值。

    截至1月3日,永磁电潜泵已累计下入375套,最长运行周期突破1100天,累计节电约51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847吨,相当于植树282.5万棵树。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75318.shtml
相关报告
  • 《海油发展新一代“海龙”永磁电潜泵投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9
    • 近日,由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二代HAILOONG LIFT(“海龙”举升)品牌永磁电潜泵,在旅大10-1油田C17井投用。新一代永磁电潜泵性能显著提升,启动过程更加平顺,运行振动降低三成,与地面变频设备适配更加出色,满足油井大排量生产需求,为海上油田开采作业提供更为可靠的产品支撑。永磁电潜泵是以永磁电机替代普通感应电机的电潜泵,由于永磁电机的转子使用的是永磁体,无须让转子通电后转化为磁体,从根本上取消了电能转化为磁能环节,从而使电能高效转化为动能。 装载在井筒里的电潜泵,是海洋石油开采的核心设备之一,海上油田绝大多数油井通过电潜泵将海上原油举升到地面。而电潜泵却是“耗电老虎”,渤海油田约40%到50%的生产操作费花在电费上。其中,近60%的电费消耗在电潜泵上。 “十四五”以来,科研人员解决了变频控制模式优化、平衡转速扭矩关系、井下高温永磁影响等系列技术难题,使永磁电潜泵在海上油田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在同排量、同扬程、同转速和同功率情况下,永磁电潜泵机组的工作效率较常规电潜泵机组提高20%以上,节能30%以上,单井每年可节电4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吨,相当于植树2.18万棵。 2021年,中国海油第一套永磁电潜泵在曹妃甸油田启泵投产成功。一经投用,就以25%的平均节能率获得广泛关注,由此掀起“井筒里的绿色革新”。 按照“应下尽下”原则,在推动永磁电潜泵这一“节能利器”规模化应用的同时,技术人员推动永磁电潜泵迭代升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绿色发展贡献更大技术价值。 截至1月3日,永磁电潜泵已累计下入375套,最长运行周期突破1100天,累计节电约51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847吨,相当于植树282.5万棵树。
  • 《习近平: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1-06
    • 北京10月3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下午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就这个问题作了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领域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在短板上抓紧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强化科技应用开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要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