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6-19
  •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深入挖掘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支撑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制定本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到2030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原文来源:http://www.chmia.org/detail.html?id=17&contentId=3132
相关报告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8-13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972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了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部署了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调控、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推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重点任务,围绕激励约束、资金支持、标准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并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等提出工作要求。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和推动各地区、有关行业和企业做好《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实施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 《产业政策 | 五部门联合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行业文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近日,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首批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0号)、《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1号)、《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2号)、《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3号)4个行业文件。相关文件明确了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部署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化升级等重点任务,围绕激励约束、资金支持、标准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并对组织领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等提出工作要求。 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6月7日,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推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通过实施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到2030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方面重点任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加快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技术应用、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推进跨行业耦合提效、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 针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行动计划》指出,严格新上项目能效准入,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和改扩建炼油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落实炼油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持续推进上大压小、上优汰劣,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加快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产能节能降碳改造。加强炼油产能分析预警,合理调控成品油出口。支持炼化一体化企业优化生产布局,完善企业内部上下游产品匹配衔接。 聚焦公用系统和用能设备,降低过程耗能。受原油品质、加工规模、工艺流程、产品方案、能源介质、用能设备选型等多因素影响,不同炼油厂能效水平差异较大。《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炼油加工流程系统优化,减少重复加工、先分离后混合等不合理工艺设计,优选催化剂组分和用量,降低全流程能源消费总量。公用系统方面,要聚焦能量集成,通过系统用能优化、装置间热集成、减缓能量降质等手段,有效减少燃料、电力及蒸汽消耗,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蒸汽动力系统、氢气资源系统、燃料气系统、循环水系统、胺液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关键工艺系统能效。开展低温热资源高效利用,优先利用低温热与工艺介质直接加热、伴热以及罐区维温、采暖等,适度开展热泵、蒸汽再压缩(MVR)、制冷及发电等提升利用工程。用能设备方面,要强化用能设备运行分析,加快推广应用能效达到节能水平及以上的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通用用能设备。着重关注反应、分离、换热等过程强化技术和装备,推广高效催化裂化烟气轮机、高效加热炉、空气预热器、高效换热器、中间再沸器、热泵精馏、低温精馏等先进技术装备,减少加工损失,提高油品收率,提升能效水平。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跨行业耦合。《行动计划》将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推动化石能源消费减量作为推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有序推动电驱系统替代蒸汽透平驱动,提升用能电气化水平。严格自备燃煤机组负荷管理,鼓励炼油厂接入公用电网。推动以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汽、核能供热供汽、风电光伏等替代高碳燃料使用,稳步提高绿氢使用比例,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动力系统、热力系统和氢气系统,优化炼油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跨行业耦合提效的新模式,加强炼油与钢铁、水泥、电网、新能源和储能等行业联动,深化能源资源互补共享,实现区域内能源资源统一优化配置。强化工业余热余能利用,探索利用热泵、蒸汽再压缩等技术提升热力品位,构建区域热力资源网络,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推进数智化改造,提升智能控制水平。实施数智化改造,以数字技术驱动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用能管控效能,是推动炼油行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行动计划》对炼油企业用能数据计量检测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数字化精细管控。鼓励规模以上炼油企业建立搭建数字化能源管理中心,统筹水、电、冷、气、热一体化监测、精准调控和科学管理,实现生产过程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的协同优化,以科学化、系统化的手段推动能源使用的高效化和清洁化。 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 《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6月7日,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通过实施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到2030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行动计划》从优化调整产能布局、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升级、推进余热余压高效利用、实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系统提出节能降碳创新举措。 优化调整产能布局。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产能,引导新增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新建和改扩建合成氨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坚决停批停建不符合产业规划、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的合成氨项目。逐步淘汰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加快淘汰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要进一步提高合成氨行业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要求。优化合成氨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高品质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 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升级。推动合成氨关键装置大型化发展,推广大型先进流程空分、气化炉、换热器。普及高效变频电机、变压器、压缩机等用能设备,推广水冷壁型水煤浆气化、低能耗尿素等先进工艺装置。加强能源转换、工艺气增压等重点工序节能降碳改造,推进6.5兆帕及以上先进气流床气化、等温变换、三级闪蒸水处理、二氧化碳与氨复叠制冷等技术应用。推动氨合成工艺、设备与新型高效催化剂协同创新和示范应用,有效降低反应压力,提高氨合成效率。加快换热网络改造和系统优化,提高传质传热效率,减少流体输送能量损失。减少造粒塔环节氨气损失,推动氨气的连续自动监测和收集利用。提升合成氨行业清洁运输水平,因地制宜推动运输、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改造。 实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推进合成氨原料低碳替代,禁止使用高硫石油焦生产合成氨,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合成氨企业联营。新建合成氨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制氢,提高绿氢利用比例。加快推动用能电气化改造,有序推动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引导合成氨企业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等方式,逐步实现高比例绿电使用。 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 三项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发布 6月11日,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等3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 三项标准修改单从行业实际和环境管理需求出发,聚焦重点和亟需解决问题,采取宽严相济策略,在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的同时调整部分与生产实际不相符内容,对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废水敞开液面VOCs逸散控制、储罐和装载设施运行控制、塑料制品行业治理要求、达标判定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提升标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项标准修改单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修改单的发布实施能进一步提升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工业VOCs治理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来源:发改委官网、生态环境部官网)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