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铮和南京大学徐海潭团队:自由电子激光生成X射线纠缠光子对》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8-23
  •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李铮教授团队和南京大学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徐海潭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自由电子激光中的X射线纠缠光子对产生新机理。相关成果以“Entangled X-Ray Photon Pair Generation by Free-Electron Lasers”为题,于2023年8月14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具备量子纠缠的光子对是量子光学研究中的重要物理对象。随着量子光学向X射线波段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产生X射线纠缠光子对的方法。与此同时,近年来自由电子激光(FEL)已在相应波段实现出光, 是一种极强、超快、相干的X射线光源。 FEL的光发射在过去一般由经典理论描述,而对FEL中纠缠光子对产生过程及其出射光子对的量子特性,人们所知甚少。

    研究团队使用非微扰相对论量子场论方法,首次考察了自由电子激光中的纠缠光子对产生过程。如图1所示,在入射电子束初始具有零平均速度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波荡器以相对论性速度向电子束运动,其附带静磁场转化为近似横场的准电磁波。电子与电磁波之间的散射过程,从量子电动力学来看,自然地包含非线性成分,比如吸收若干准电磁波光子而发射出一对光子,而这对光子在给定发射角的情况下在能量和偏振上都是纠缠的。

    图1 自由电子激光中X射线纠缠光子对产生的图景。(a)实验室参照系下图景,自放大自发辐射自由电子激光(SASE FEL)。(b)电子静止参照系下图景,纠缠光子对发射过程。(c)对单个电子,纠缠光子对发射过程对应的Feynman图。 (d)考虑多电子效应时,占据主导的Feynman图

    进一步地,通过量子场论分析,团队发现在特定一组时空点测到多电子发射一对纠缠光子的几率,最主要由其中每个单独电子发射光子对的贡献的部分相干叠加。在FEL饱和输出时,电子束处在相对稳定的微聚束状态,团队对该状态下纠缠光子对发射的速率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部分相干叠加下的超线性增益结果。

    通过解析推导和基于X射线FEL现有设备参数的数值计算,研究团队展示了特定的出射能量下,纠缠光子对的发射速率和纠缠度关于远场探测的光子对角位置的分布特性,如图2所示。该分布提供了一个信息维度丰富的表征视角,并有助于选出具有较大的相对发射速率和几乎最大纠缠度的出射角度构型。

    图2 在微聚束增强下,X射线纠缠光子对发射的数值模拟。(a),对(b)和(c)图中的角度的说明。(b),光子对发射速率的角度分布。(c),光子对并发度的角度分布,表征了纠缠度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选取了几组可以得到接近1的并发度的角度构型(均取在两光子沿几乎一致的角位置发射,可以通过选择光阑达成),计算并展示了所得到的纠缠光子对在涡旋度/圆偏振基下的密度矩阵,如图3所示。这一结果揭示了该方法能产生并发度接近1、即处在近似Bell态(二量子比特的最大纠缠态)之下的纠缠光子对。

    图3 几种角度构型下,自由电子激光产生的x射线纠缠光子对的密度矩阵。(a),设想插入一个只有特定角位置处有孔的选择光阑,此时两出射光子取同一出射角。(b)-(d),三组对应较高并发度的角位置下的纠缠光子对在涡旋度/圆偏振基下的密度矩阵

    研究团队从理论上研究并展示了自由电子激光中的纠缠光子对产生过程。在电子静止参照系中,该过程可视为电子束和波荡器场转化而来的准电磁波的非线性散射,并在速率上受到电子微聚束结构的超线性增益。团队指出自由电子激光可产生高度纠缠的光子对,这超越了经典理论的解释能力,并为自由电子激光作为X射线以及更多波段上量子光学所寻求的纠缠光子源的潜在应用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那些利用传统的非线性晶体产生纠缠光子对的方法难以适用的波段。

相关报告
  •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通过工艺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8
    • 2020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会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工艺验收专家组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进行了工艺验收,条财局郑晓年局长主持会议。工艺验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12名专家组成,何多慧院士任组长。 会议会场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相关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过认真、深入的讨论,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且部分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其中,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EEHG-HGHG级联模式放大,相较于两级级联HGHG模式具备更好的中心波长稳定性和更窄的带宽。1300 MHz大晶粒9-cell超导腔垂直测试加速梯度和无载品质因数Q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队伍通过自主创新和国内外合作,掌握了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射频超导加速单元设计、加工集成、安装和调试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设备。自主研制和集成的设备超过90%。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发展,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 SXFEL试验装置直线加速器和波荡器 会议合影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项目法人单位承建,共建单位为北京大学。项目于2015年初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277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台基于高亮度直线加速器采用两级级联工作模式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以及研制一个射频超导加速单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于2019年3月19日、2020年5月28日、2020年6月11日分别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条财局组织的直线加速器、两级级联HGHG、EEHG-HGHG工艺测试。射频超导加速单元于2017年5月23日和2018年1月30日分别通过了9-cell超导腔低温垂测和超导加速单元水平测试。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顺利通过工艺验收,为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建成并向用户开放以试验装置为基础的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同时继续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验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光源大科学中心 供稿)  
  •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SXFEL)EEHG-HGHG级联自由电子激光通过工艺测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27
    • 2020年6月1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简称:SXFEL试验装置)EEHG-HGHG级联模式自由电子激光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的工艺测试。测试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夏佳文院士任测试组组长。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EEHG-HGHG级联的调试和自测报告,详细讨论确定了测试大纲,并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第一级自由电子激光工作在EEHG模式,第二级自由电子激光工作在HGHG工作模式;第一级EEHG模式获得了比HGHG模式更窄的带宽和更高的中心波长稳定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EEHG-HGHG级联模式放大,在8.94 nm波长下最大峰值功率超过100 MW。 SXFEL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北京大学为共建单位,清华大学为合作单位。装置建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SXFEL试验装置的科学目标为:探索两级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级联模式,包括两级级联HGHG和EEHG-HGHG级联模式,以发展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技术路线,解决并掌握关键技术。SXFEL试验装置的工程目标为:建成由射频电子直线加速器驱动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为升级为用户装置提供基础。 SXFEL试验装置由光阴极注入器、主加速器、两级级联波荡器和公用设施等组成,设计指标为:电子能量0.84吉电子伏特,电荷量0.5纳库,峰值电流不小于500安培,归一化发射度不大于2.5毫米毫弧度,波长小于9纳米,脉冲峰值功率不小于100兆瓦,脉冲长度100至200飞秒。 SXFEL试验装置于2015年初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2月实现了波荡器通束出光,2019年3月19日直线加速器通过工艺测试,2020年5月29日两级级联HGHG自由电子激光通过工艺测试。 至此,SXFEL试验装置完全达到了国家批复的设计指标,全面完成了项目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