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消耗臭氧层的氯氟烃浓度快速上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0
  •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2010年至2020年,地球大气层中消耗臭氧层的5种氯氟烃(CFCs)浓度快速上升,部分来源可能指向生产氢氟碳化物(HFCs)产生的副产品。

    过去数十年,全球保护臭氧层的努力取得一定进展。国际社会于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淘汰使用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作为代替物,氢氟碳化物目前已在许多应用中取代了氯氟烃。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国际氯氟烃监测网络数据发现,5种会消耗臭氧层的氯氟烃物质浓度迅速上升。其中,三氯三氟乙烷、二氯四氟乙烷和五氟一氯乙烷这3种氯氟烃的浓度上升可能是生产氢氟碳化物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造成氟利昂-13和四氯二氟乙烷浓度上升的原因尚不明确。

    研究人员表示,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下,这5种氯氟烃的排放并未对臭氧层的恢复构成太多威胁,但如果持续增加,将可能逆转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取得的积极成果。

    氯氟烃是一类只含氯、氟和碳的有机物,属于氟利昂,其工业用途广泛,被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清洁剂等。氯氟烃一旦进入大气层,就会在平流层积累并消耗其中的臭氧,引发臭氧空洞。大自然不产生氯氟烃,大气中出现的氯氟烃通常从制冷设备或是其他工业产品中泄漏出来。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臭氧层修复要推迟30年》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0-16
    • 东安格利亚大学(UEA)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科学家们在2012至2014年间,在中国南海地区收集了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空气样本,并将他们运回英国进行分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和日益增加”的危险,即生产PVC时所排放的二氯甲烷,是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臭氧消耗物质,而中国,是生产PVC材料的大国。二氯甲烷在以前被认为是无害的,因为他们普遍被认为存在时间过短,无法到达平流层中,但该小组的文件显示了他们如何能够进入平流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耗尽臭氧层。
  • 《我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62.8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6
    • 北京5月5日电 记者5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印发,为我国开展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含氢溴氟烃、溴氯甲烷、甲基溴、含氢氯氟烃和氢氟碳化物共9类物质的淘汰削减行动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已实现前7类消耗臭氧层物质受控用途生产和使用的全面淘汰,正在逐步削减淘汰含氢氯氟烃和氢氟碳化物。 《国家方案》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要求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我国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以来,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此次《国家方案》确定的9类管控物质,前8类物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第9类物质氢氟碳化物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却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温室气体,其全球升温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几十甚至上万倍。 《国家方案》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进出口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任务,比如在强化管控物质使用管理方面,家电行业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氢氟碳化物为制冷剂的电冰箱和冰柜产品。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说,我国按照议定书履约要求,2011年开始推进含氢氯氟烃的淘汰,家电行业在全球率先选择了对臭氧层、气候友好的碳氢自然工质丙烷(R290)作为替代技术。截至2024年底,我国家电行业已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000万台R290空调。 “如今,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在R290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为其他国家制冷剂替代、议定书履约提供了超前支持的绿色样本。”王雷说,我国家电行业将贯彻落实《国家方案》,以绿色低碳替代技术推动家电产品“含绿量”“含金量”同步增长。 消防行业是氢氟碳化物类灭火剂的重要应用领域,也面临着新一轮替代减排挑战。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晓猛说,技术替代与监管升级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国家方案》为消防行业提供了政策框架,但需要尽快制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推动新型洁净高效灭火技术在消防行业的应用,发展新型灭火产品的环保与效能双重认证方式,并在一些区域开展新型高效洁净灭火技术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