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物理快报》报道声学所声学超材料研究最新成果: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6-11
  • 2018年6月1日,声学所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杨军研究员与贾晗副研究员带领的超材料研究组,在期刊《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三维宽频水下声学隐身毯的实验验证》(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roadband underwater acoustic carpet cloak)。该研究组首次成功制备出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隐身效果。

      基于超材料的声学隐身毯是一种以控制声传播路径为手段的新型声学隐身器件。

      此前,该研究组在空气中利用穿孔板结构实现了二维的声学幻象(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http://dx.doi.org/10.1063/1.4775408),随后进一步在水下利用周期分布的铜片制备出二维的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并通过声场测量验证了有效性(Scientific Reports,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0779-4)。

      截至2017年底,基于超材料的新型水下隐身器件一直停留在二维状态。然而,二维的隐身器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第三个方向进行探测的声波可以轻易发现隐藏目标。

      近期,该研究组通过精密的设计,利用周期性互相分隔的钢条构建出水下八棱锥形的三维声学隐身毯。

      在水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声学隐身毯覆盖于被隐藏目标上,并对回波声场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证实,这个隐身体系的声回波信号与平整反射面的声回波信号相一致,成功实现对目标的声隐藏,验证了该隐身毯的有效性。

      此外,在不同截面上,隐身体系的回波声场表现一致,证明三维隐身毯可以躲过任意方向的探测声波。

      本研究所提出的三维声学隐身毯,解决了隐身结构中声固耦合的问题,完善了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全向有效性,在新型声学隐身器件的实用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未来水下反探测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论文第一作者为2015级博士生毕亚峰,通讯作者为杨军研究员与贾晗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声学所英才计划等资助。

      关键词:

      水下声学超材料;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各向异性密度

      参考文献:

      BI Yafeng, JIA Han, SUN Zhaoyong, YANG Yuzhen, ZHAO Han, YANG Ju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roadband Underwater Acoustic Carpet Cloak.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Epub 2018 June 01).DOI: 10.1063/1.5026199.

      论文链接:

      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1.5026199

  • 原文来源:;http://www.ioa.ac.cn/xwzx/kydt/201806/t20180604_5021602.html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五模材料的准各向同性水下声学隐身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5-10
    • 声学隐身毯是一种隐形装置,它能将放置在反射面上的物体隐藏起来,从而不会被声波探测到。因此,声学隐身毯在声学通信和探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杨军研究员团队利用五模材料超流体设计了一种各向同性水下声学隐身毯。相关研究成果3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学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早在2008年,人们利用线性变换方法首次提出了声隐身毯。此后,关于声学隐身毯的许多研究工作相继被报道。然而,线性变换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各向异性参数,导致隐身毯的阻抗很难与背景介质匹配。因此阻抗匹配是声学隐身毯的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军研究员团队使用五模材料设计了声学隐身毯。五模材料是一种具有流体声学性质的固体结构,即只允许存在纵波。   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计算了隐身毯的参数,并设计了有效参数足够接近理论值的单元。微结构的基材是铝合金,由六边形单元制成,阻抗与水匹配。对通过准保角变换后的单元进行组装得到斗篷结构。基于五模材料的声学隐身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仿真效果。在仿真模拟中,高斯声束从左上侧到底部中心以55度入射。底面为声刚性边界,其余三个为辐射边界条件。分别研究了刚性平面、五模材料隐身毯和刚性散射体对声波的散射情况。对于刚性散射体,入射波束被其散射后,形成两个不同角度的波束。然而,入射波经隐身毯反射后,表现出与刚性平面反射波极高的相似性。这表明所设计的五模材料隐身毯能够很好地隐藏物体。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11874383)、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No. 2017029)、声学所英才计划(No. QNYC201719)的资助。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等实现新型声学拓扑绝缘体》

    • 来源专题:水声领域信息监测
    • 编译者:ioalib
    • 发布时间:2016-12-12
    • 近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贾晗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祝雪丰等合作的研究工作《反常弗洛奎型声学拓扑绝缘体的实验论证》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拓扑绝缘体是一类不同于金属和绝缘体的全新物态,其内部为绝缘体但表面却能导电,且该表面导电性源自材料的内禀性质,不受杂质和缺陷的影响。拓扑绝缘体因在自旋电子学、热电以及量子信息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近几年来,玻色子(光子和声子)的拓扑态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研究人员利用二维超材料环阵列,首次实现了时间反演对称型声学拓扑绝缘体。该工作类比电子自旋,将声在超材料环中的传播方向定义为一种赝自旋。在此基础上,理论和实验同时证实了环间强耦合条件下赝自旋边界态单向拓扑传输效应。另外,在环阵列中引入适当位错,可产生一种赝自旋拓扑界面态。该工作对于探索声波单向拓扑传输、声隔离和手性声学超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