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唾液中的鞘磷脂可重新配置皮肤脂质组,从而提高病毒蛋白水平并增强黄病毒的传播》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7-09
  • 许多具有高大流行潜力的黄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虽然蚊虫唾液是传播的关键,并且是有望成为泛黄病毒研究靶点的药物,但人们对唾液代谢传播增强剂的了解甚少。本文表明,蚊虫唾液中源自细胞外囊泡 (EV) 的鞘磷脂会重塑人体细胞脂质组,从而提高病毒蛋白水平,增强皮肤感染并增强黄病毒的传播。内化的蚊虫EV中的脂质可增强多种黄病毒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原代细胞中的感染。蚊虫EV脂质通过抑制感染诱导的内质网 (ER) 相关的病毒蛋白降解来选择性地增加病毒翻译。感染增强完全源于蚊虫唾液EV中的鞘磷脂,它可增加人体细胞鞘磷脂的浓度。最后,在小鼠传播试验中,EV-脂质共接种会加剧体内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和阐明蚊子唾液的代谢成分如何促进黄病毒的传播,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脂质是对抗媒介传播的一类新靶点。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5)00295-5
相关报告
  • 《蚊子唾液重新配置皮肤脂肪组中的鞘磷脂,以促进病毒蛋白水平并增强黄酮病毒的传播》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8-11
    • 许多大流行潜力的黄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虽然蚊子唾液对于传播至关重要,并且代表了一个有希望的泛氟病毒靶标,但对唾液代谢传播增强剂的知识不足。在这里,我们表明蚊子唾液中的细胞外囊泡(EV)衍生的鞘磷脂重新配置了人类细胞脂肪组,以提高病毒蛋白水平,增强皮肤感染并增强黄酮病毒的传播。内部化蚊子中的脂质增强了多种黄病毒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人类原代细胞的感染。通过抑制感染诱导的内质网(ER)相关的病毒蛋白降解,蚊子EV脂质有选择地增加病毒翻译。感染增强仅来自唾液蚊中的鞘磷脂,从而增加了人类细胞鞘磷脂浓度。最后,EV-lipid共同接种加剧了小鼠传播测定中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和阐明蚊子唾液的代谢成分如何促进黄酮病毒的传播,我们的研究将脂质推出了脂质作为针对矢量传播的靶标的新类别。
  • 《研究发现调控肠道菌可影响蚊媒病毒传播能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03
    •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课题组发现可对一种蚊虫肠道共生菌——粘质沙雷氏菌进行调控,从而影响蚊虫传播病毒的能力。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 以血液为食的蚊子可携带和传播上百种烈性人类病毒。病毒通过宿主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并感染蚊子肠道的上皮细胞,进而扩散到蚊子的唾液腺。“世界上有3500多种不同的蚊子,但能携带并传播病原体的不到100种。蚊媒病毒与蚊虫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不同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也不同。”程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而肠道组织是病毒在蚊虫体内第一个接触的器官,有多种影响病毒感染的因素,对蚊虫的病毒易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对不同肠道菌株的影响力进行评估,研究者发现粘质沙雷氏菌能显着增强伊蚊对蚊媒病毒的易感性。此外,这种细菌的含量与登革病毒的流行程度也存在一定关联,研究者为登革病毒低发地区的野外伊蚊喂食粘质沙雷氏菌,发现野外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增强。 该研究还进一步明确了粘质沙雷氏菌辅助登革病毒感染伊蚊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粘质沙雷氏菌分泌的蛋白SmEnhancin是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效应分子,该蛋白可降解蚊虫肠道细胞表面的黏蛋白层,从而提高肠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了肠道细菌编码的蛋白因子在辅助蚊媒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揭示了肠道共生菌、蚊虫以及蚊媒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