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投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30
  • 27日,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较计划提前半年。作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工程从云南出发,跨过1452公里的高山河湖,把丰沛的水电分别送往广东和广西的用电负荷中心。

相关报告
  • 《世界首条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9
    • 7月2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开工。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从甘肃向浙江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电量。 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额定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约353亿元。该工程起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止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自治区),直流线路全长2370千米,在甘肃武威和浙江绍兴分别建设两座换流站。送端以750千伏交流系统汇集甘肃的光伏、风电及节能火电,受端以500千伏交流接入浙江负荷中心。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推动浙江形成“一环四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实践多能源互补、集约式开发、规模化输送、大范围消纳的新型能源供给模式。 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汇集新能源电源1120万千瓦,可推动甘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优化甘肃能源供应结构,提升绿电消费比重。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针对新能源大规模送出消纳需求,在国际上首次自主研发±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柔性直流新技术,可有效解决送端高比例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电网稳定性差,受端高比例外受电系统动态响应复杂、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大幅提升大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灵活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清洁的电力供应。该技术是保障大基地新能源外送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次应用于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将在系统构建、先进控制等方面创造多项世界第一,为“沙戈荒”大基地等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工程发挥重要的试验示范作用。此外,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应用4.5千伏、5千安级电力半导体器件,研制成套设备,将助力形成柔性直流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该工程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惠及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带动电工装备等上下游产业整体提档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在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程拉动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2.4万个,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年底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6
    • 炎炎夏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激战正酣,电力系统的“蜘蛛侠”们正在茫茫山岭里穿梭,多数区段已完成组塔、架线、金具安装等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张家口市新能源外送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工程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22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 该工程是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北京4座±50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站,线路总长度666公里,总换流容量900万千瓦。 冀北地区是国家规划的9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尤其张家口地区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8年年底,张家口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1213.1万千瓦(不含接入河北南网部分),是当地历史最大负荷的5.1倍。 受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征影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是世界性难题,如何把这些绿电输送出去,项目的设计者采用了柔性直流输电的方式。 项目施工单位的变电项目经理陈桂青,是一位从事电力建设三十余年的老师傅。据他介绍,与常规交直流输电技术相比,柔性直流输电克服了交流输电技术和常规直流输电的固有缺陷,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不上”“送不出”的难题,同时,该方式充分利用区域大规模风、光的互补特性与抽水蓄能的灵活调峰特性,打造灵活的能源交互平台,解决了当地绿电“难消纳”难题。 该工程是冬奥会配套主体工程,去年2月28日开工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分公司的郭良介绍,张家口坝上地区10月份开始飘雪,次年4月份转暖,冬季大风低温,极端温度可达零下40℃,一年的有效施工期仅7个月。加之全线70%地处丘陵,地势起伏大,部分塔位位于高山大岭之上,海拔高达1500米至2000米,一切工作都要往前赶。“工作人员经常利用现场搭建暖棚、电炉取暖,在严寒天气作业。”郭良说。 工程投运后,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22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标煤7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40万吨,为服务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冬奥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