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发病能否康复的关键因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3-03
  • 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该中心专家发现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发病能否恢复健康的关键因素:T细胞炎症状态和CD4+T细胞功能缺陷程度轻重。

    据介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周晓辉教授传染病医学科研团队的这项研究对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致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具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学前沿》上。

    卢洪洲解释,T细胞好比抗病毒前线的指挥官和一线战士,在人体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病毒中和抗体便如精准型导弹,可以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而T细胞亚群中的CD4辅助性T细胞,则是辅助抗体产生的关键角色。医生们在临床中发现,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常发生T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并与他们有更高的重症化率和病死率有关联,但其中T细胞功能变化的具体机制医学界一直未搞清楚。

    据了解,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新冠重症和危重患者、普通型患者中的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该研究为深入理解新冠病毒感染致病的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对指导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4724.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发现新冠肺炎危重症的新的遗传关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5-23
    •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GWAS and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49 genetic variants underlying critical COVID-19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与 COVID-19 患者出现危重症相关的新的遗传变异。这一发现基于之前的分析结果,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促进新冠肺炎重症的因素,并提出了潜在的药物研发靶点。 GenOMICC之前开展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出了可能影响约1万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疾病严重性的遗传因素。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24202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并确定了危重症背后的49个遗传变异,其中16 个从未报道过。为了探索其潜在治疗意义,作者将这些结果与基因和蛋白表达数据相结合,确认了114个潜在药物靶点。比如,有些靶点与参与人体对入侵病毒和炎症反应做出应答的基因相关。   作者认为,现有药物的再利用或能以这些通路为靶标,帮助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比如,他们发现重症新冠肺炎与编码JAK1蛋白的基因有关,该蛋白参与了炎症信号传导,也是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巴瑞替尼(baricitinib)的一个靶点,或是药物再利用的一个可能方向。这些结果带来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其中一些或具有潜在治疗前景。
  • 《Cell Res | 突破 !汤楠/陈静瑜团队首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肺泡可以再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7-19
    •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截至目前(7月7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74万例,死亡人数达54万。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在患有COVID-19肺炎的患者中,SARS-CoV-2可以直接攻击肺泡上皮细胞并导致大量AT2细胞死亡。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损伤后是否发生肺泡再生,不是很清楚。 2020年7月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汤楠及南京医科大学陈静瑜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Pulmonary alveolar regeneration in adult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能发生肺泡再生,这种再生功能有助于恢复肺功能甚至可以解决肺纤维化。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大门,以阐明调节急性肺损伤后人肺泡再生的机制,并有助于预测COVID-19患者的预后。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截至目前(7月7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74万例,死亡人数达54万。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 在许多哺乳动物中已经观察到急性肺损伤后的肺泡再生。动物模型的结果表明,肺泡II型(AT2)细胞起着常驻肺泡干细胞的作用,可以在肺损伤后增殖并分化为I型(AT1)肺泡细胞,从而构建新的肺泡。然而,急性肺损伤后肺泡再生在成年人中,其特征仍然很差,主要是由于缺少肺部样本和再生特异性分子标记。在患有COVID-19肺炎的患者中,SARS-CoV-2可以直接攻击肺泡上皮细胞并导致大量AT2细胞死亡。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损伤后是否发生肺泡再生,不是很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两名COVID-19患者。患者1是58岁的男性,患者2是54岁的男性。在SARS-CoV-2感染之前,两名患者均未出现肺部疾病迹象。在疾病过程中,相继使用了无创通气,插管,有创通气和体外膜充氧(ECMO)。1号患者因在第38天因肺部出血进行了紧急肺移植而发病;由于广泛的肺纤维化,患者2在疾病发作的第90天接受了肺移植。 两名患者的肺标本的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显示,在肺泡腔内仍存在明显的多细胞聚集,表明严重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免疫染色显示出肺纤维化改变的迹象,包括明显的胶原蛋白I沉积和增殖的α-SMA+成纤维细胞。在这两名患者的肺部大多数区域中,几乎没有观察到HTI-56 + AT1细胞,表明AT1细胞显著耗竭。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肺泡区域在患者肺部的肺泡上皮内有大量簇集的AT2细胞。患者1的肺中约1.1%的AT2细胞和患者2的肺中约10%的AT2细胞对Ki67染色呈阳性,表明AT2细胞正在增殖。总之,这些发现确定AT2细胞能够在SARS-CoV-2诱导的肺损伤后再生。 先前在人和小鼠肺部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AT2细胞存在暂时的中间细胞状态,这种状态发生在将AT2细胞分化为AT1细胞的过程中。已知具有瞬时表达特征的三种标记物,Claudin4(CLDN4),Stratifin(SFN)和角蛋白8(KRT8)专门定义了这种中间AT2细胞状态。健康供体肺中很少有AT2细胞表达任何这些标志物。相反,COVID-19肺中的许多 AT2细胞表达CLDN4,SFN或KRT8。总体而言,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在COVID-19患者肺部AT2可以分化。 总之,肺纤维化是病毒性肺炎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肺泡再生,并推测这种再生功能有助于恢复肺功能甚至可以解决肺纤维化。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大门,以阐明调节急性肺损伤后人肺泡再生的机制,并有助于预测COVID-19患者的预后。 (来源:医药卫生知识服务) 原文出处:Chen, J., Wu, H., Yu, Y. et al. Pulmonary alveolar regeneration in adult COVID-19 patients[J]. Cell Res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0-0369-7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