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的早期临床后遗症: 横断面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1-07
  • 背景:目前缺乏埃博拉病毒病 (EVD)幸存者临床后遗症流行病学数据和预测方法有。在塞拉利昂洛科港,661位诊所为EVD的幸存者中有603位有生活地区的临床护理。研究人员做了这群的 EVD 幸存者的横断面研究描述三个关键 EVD 后遗症 (眼、 听觉和关节)的患病率和特点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3 月 7 日至 4 月 24 日在诊所进行连续记录评定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症状。采用单变量和多个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急性 EVD 结局恢复期: 新出现的眼部症状、 葡萄膜炎、 听觉症状和关节痛。

    结果: 277 幸存者 (59%为女性) 中, 中位数年龄为 29 岁 (IQR 20-36) ,从第一次的幸存者诊所访问来自 EVD 处理设施排放中位数时间为 121 天 (82-151)。常见的临床后遗症是包括关节痛 (n = 210,76%),新的眼部症状 (n = 167,60%),葡萄膜炎 (n = 50,18%),和听觉症状 (n = 67,24%)。急性 EVD的高埃博拉病毒载量 (如实时 RT-PCR 检测周期下限所示) 与葡萄膜炎 (调整后的优势比 [aOR] 3·33,95%CI 1·87 -5·91,每 5 点跌幅循环阈值) 并与新的眼部症状或眼诊断 (aOR 3·04,95%CI 1·87-4·94)独立相关。

    解释:早期 EVD 康复期临床后遗症较为常见,有时视力伤害。这些研究结果强调,早期临床随访的 EVD 幸存者和紧急提供眼部护理作为在 EVD 影响西非国家加强卫生系统的一部分。

    该研究得到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湖北省襄阳市2019年冠状病毒病住院患者的横断面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2-28
    • 2月23日,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hospitaliz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tients in Xiangyang, Hubei province”,描述了湖北省襄阳市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为COVID-19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迫切需求提供建议。。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9日前在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2例确诊的COVID-19病例。获得并分析了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CT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经实时RT-PCR证实,包括52例男性和50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0.38岁(SD 16.86)。潜伏期从1天到20天不等,平均期限为8.09天(SD 4.99)。发烧(102名患者中有86 名,占84.3%),咳嗽(58 人,占57%),疲劳(28人,占27%),呼吸急促(24 人,占23%),腹泻(15 人,占15%),咳痰(13人,占12%),食欲不振(11人,占10%)是常见的临床表现。21例(20.6%)和56例(54.9%)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减少。 97例患者中有66例(68%)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中,85例患者中有49例(57.6%)红细胞沉降率增加。在75例患者中有19例(25.3%)和13例患者中有12例(92.3%)的降钙素原和铁蛋白水平较高。有8名患者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ICU),其中6名发生呼吸衰竭,3名患有多器官功能衰竭,3名死亡。三轮实时RT-PCR的累积阳性率为96%。100例患者在两轮胸部CT扫描中发现典型的影像学异常,与实时RT-PCR结果符合率达98%。研究发现,襄阳市COVID-19患者多为无性别差异的继发性病例,重症及死亡率低。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和随后出现的严重/致命后果的影响。患者的平均潜伏期较长,建议将隔离期延长至三周。三次实时RT-PCR加两次CT扫描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实用的诊断策略,但应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源。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沉默”病毒被新冠“激活”,感染95%成人,导致新冠后遗症甚至绝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EBV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口接触传播,所以EBV感染又被称为“接吻病”。那么,这么高感染率的病毒,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疫苗防护?当新冠遇上EBV又会有什么后果?Pathogens、Science和Cell均对此进行了研究报道,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Pathogens:多数新冠 后遗症由EBV的重新激活导致 2021年6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与布朗大学等研究团队在Pathogens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of Long COVID Preval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pstein-Barr Virus Reactivation”的研究成果(图1)[2]。研究发现许多长期COVID症状可能不是SARS-CoV-2病毒的直接作用结果,而是COVID-19病毒诱导的EBV再激活带来的结果。 此项研究共有357名受试者申请加入,其中185名新冠康复患者通过申请并被纳入试验池,最终68名有新冠后遗症的患者被纳入试验。这68名患者被分为四组:两个主要(长期)研究组和两个次要(短期)研究组。“长期COVID组”由30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至少90天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所有人都报告了用于本研究的一种或多种长期COVID症状;“长期COVID对照组”由20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至少90天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没有任何长期COVID症状;“短期COVID组”由9名受试者组成,受试者在入组前21-90天内都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并且所有人都报告了用于本研究的一种或多种长期COVID症状;“短期对照组”由9名受试者组成。通过对受试者血液样本分析发现: 1. 试验池的受试者中,长期COVID的整体患病率为30.3%(56/185),其中包括4名最初无症状的COVID-19患者,后来也出现长期COVID症状; 2. 66.7%(20/30)的长期COVID受试者与10%(2/20)的对照受试者EBV再激活病毒衣壳抗原(VCA)IgM呈阳性,并具有显著差异; 3. 在COVID-19检测呈阳性后21-90天,18名受试者中观察到相似的EBV阳性比率,表明EBV的重新激活可能在COVID-19感染后不久或同时发生。 本项研究主要成员也是长期研究COVID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员Jeff Gold说:“很明显,EBV重新激活可能在SARS-COV-2感染的长期后果中发挥作用,新冠患者康复后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后遗症如疲劳、脑雾、皮疹等,与我们对EBV重新激活带来的后果预期相同。” Science:EBV 导致的绝症,无法治愈 2022年1月13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题为“Longitudinal analysis reveals high prevalence of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的研究成果(图2)[3]。研究发现EBV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主要原因,神经退化的血液标志物--神经丝轻链的蛋白质的水平,仅在EBV感染后才会增加。 M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脱髓鞘疾病,当出现MS时,免疫系统会攻击包覆神经纤维的保护鞘(髓磷脂),并导致大脑无法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沟通,最终导致神经受到永久损伤或退化。MS的体征和症状大不相同,这取决于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哪些神经受到影响。一些MS重症患者可能难以或根本无法独立行走,其他人可能需要长期缓解且不会出现任何新症状(图3)。遗憾的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MS目前无法治愈,而且这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科学团队认为EBV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与美国军方进行了为期20年的合作研究,收集了1993年至2013年间超过1000万份民族多元化的现役美国军人血液样本,包括955份在服役期间被诊断出患有MS的病例样本。通过分析美国军人服役开始时和服役后每两年一次的血液样本数据,验证了MS是由EBV引起的科学假设。研究发现: 1. 感染EBV的军人患MS的概率比未感染的军人高32倍; 2. 神经退化的血液标志物--神经丝轻链的蛋白质的水平,仅在EBV感染后才会增加; 3. EBV感染不仅早于MS症状发作时间,而且早于MS可检测病理机制的时间。 此项研究的领导者Alberto Ascherio表示:“只有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众多,才有可能首次证明EBV与MS的关联。过去,EBV在普通人群中的高流行一直是证明EBV与MS因果关系的巨大障碍,这项研究表明,EBV是导致MS的主要原因,但显然还涉及其他因素,例如EBV阳性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维生素D缺乏症等。打个比方,大多数吸烟者永远不会患上肺癌,同样,大多数感染EBV的人也不会患上无法被治愈的MS。” Cell:EBV的重新激活 是新冠长期后遗症的风险因素 美国华盛顿州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诺奖得主James R. Heath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Multiple early factors anticipate post-acute COVID-19 sequelae”的研究成果(图4)[4]。此项研究发现长期COVID的发生有四个先期风险因素:II型糖尿病、血液中SARS-CoV-2 RNA水平、EBV感染水平和特异性自身抗体。 大约31%–69%的COVID-19患者患有长期COVID,长期COVID可能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包括记忆力减退、胃肠道窘迫、疲劳、嗅觉丧失、呼吸急促和其他症状。研究人员认为长期COVID与自身免疫因素及体内残留的病毒片段有关,因此收集了309名COVID-19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拭子样本,并进行全面的表型分析,且与临床数据和患者报告的症状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多组学、纵向调查。结果发现: 1. 感染全球90%人口的EBV通常在体内不活跃,但在SARS-CoV-2感染后早期被重新激活,且与新冠长期后遗症的症状显著相关; 2. 特异性自身抗体(与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长期COVID; 3. SARS-CoV-2感染早期的血液病毒载量与患者康复后出现的长期COVID症状密切相关,因此在新冠病程的极早期施用抗病毒药物可潜在预防长期COVID; 4. 通过对参与者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分析,发现II型糖尿病与某些长期COVID具有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