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电芯,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26
  • 11月22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国轩高科:请问贵司的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现在的进展和计划是什么样的。

    对此,国轩高科回应公司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上均有布局。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拥有圆柱、方形、软包等产品体系,具体产品型号和性能指标配套不同客户的开发和生产;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以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为主,已实现车规级全固态电池制备。

    针对另一固态电池相关提问:当前固态电池研发费用在多少?固态电池研发团队人员有多少?固态电池具体量产情况如何?

    国轩高科答复,公司目前拥有200多人的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2024年上半年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电芯“金石电池”,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1125/1412603.shtml
相关报告
  • 《专家预测:全固态电池有望二〇二七年小批量生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与现有液态电池产品相比,固态电池在安全与能量密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安全两大痛点,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下半场’竞争的焦点之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2月15日召开的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说,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从当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看,量产技术工艺有待成熟,2027年前后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围绕“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这一主题,与会者深入探讨全固态电池创新突破及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欧阳明高在谈到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时说,当前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能量密度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全行业共性基础材料供应链。欧阳明高还介绍了其团队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高镍三元复合正极和硅碳复合负极的研发进展。 当前,正值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关键时期,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结合升级的研发平台,成为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创新与构建的“加速器”。值得关注的是,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已联合行业30余家企业,开展了全固态电池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研发与优化,构建全行业共享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科研新范式,将最新的AI技术落地到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面对一系列技术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介绍了固态电池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以及相关创新研究。他说,材料科学方面,寻找合适的固体电解质是关键。理想状态下的固体电解质需要具备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机械强度。界面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此外,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也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德平说,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固态电池已突破关键技术,现正处于原型样机阶段。预计未来两三年,能量密度达400瓦时/公斤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他建议,行业需加快制定标准,持续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跨领域工程技术攻关,保持我国动力电池领先地位。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华军认为,全球全固态电池发展迅速,材料创新、界面优化、安全性提升及成本控制是重点,应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推动技术进步。目前,比亚迪已开始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量产。
  • 《CATL 推进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研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8
    • 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电池,有望提高能量密度。据一份新的本地报道,CATL正在大力投资,同时增加员工数量,以将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推向市场。据报道,随着试生产启动,我们可能会看到 CATL 比预期更早推出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据 LatePost 的一篇新本地报道(通过CnEVPost),CATL 已进入 20 Ah 样品的试生产阶段。此前,这家电动汽车电池巨头今年为其研发团队增加了 1,000 多名员工。 报道称,CATL目前专注于最终的硫化物阶段,并已开始20Ah样品的试生产。该公司的解决方案锂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 500 Wh/kg,比现有电池高出 40%。不过,报告称,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还未达到要求。在 20 Ah 时,电池解决方案已最终确定并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即生产技术探索。 CATL 正在推进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 报告称,此后主要面临的是制造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来克服。今年 4 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宣布,公司已开发出 10 Ah 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单元的验证平台。吴凯还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在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的小批量生产,这是该消息首次公开。今年 9 月,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CATL 对新电池技术的研究“首屈一指”。包括丰田、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 等多家公司都押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CnEVPost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9 月,宁德时代将以 36.7% 的份额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比亚迪以 16.4%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比亚迪还计划推出固态电池。在 2024 年 9 月的世界新能源大会上,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师廉玉波表示,固态电动汽车电池可能在五年内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