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5G产业发展和投资峰会在京圆满举办》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6-05
  • 2019年是5G技术的元年,早在1月份,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方案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运营商5G网络投资累计超过300亿元,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的5G网络覆盖,并重点实施“一五五一”工程(“一”,即一个突破——突破中高频核心器件技术等关键环节;“五五”,即五大场景的五类应用;最终培育“一”批5G产业新业态)。在5G网络重构与能力升级的新变革之下,蕴藏着万亿机遇的5G产业一触即发。

    5月29日,2019年北京市5G产业发展和投资发展峰会在京隆重举行。论坛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明智大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共筑5G生态·赋能成就未来”为主题,广邀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知名投资家、企业家、媒体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大会盛况。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书记曹淑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广禄、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黄建军等嘉宾出席大会并为大会致辞。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出席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以5G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是北京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国际高科技领域战略博弈的焦点,更是我国打破高科技领域战略封锁的突破口;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北京市正充分发挥创新策源地优势,先后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北京市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指导意见,以及北京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要素和资源配给,5G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最后,他强调,5G作为高精尖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突出特点,需要通过业界投资加快技术突破、人才聚集、产业做大提供强力支撑,希望更多人才积极投身北京市5G产业发展大潮,共同开创5G赋能的美好未来。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点内容之一,大会还举行了极具战略意义的签约仪式。一方面北京明智大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由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就拟投资北京市5G产业投资基金达成协议,共同助力北京市5G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由北京市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君联资本、宽带资本、国测基金、光证博华、钟鼎资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成立北京市5G研究院。今后,将以研究院为平台重点突破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共性平台技术,以产业基金作为抓手,进行产业链快速整合,构筑产业生态,从而实现5G研究院与5G产业基金“技术加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推动北京5G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助力北京5G产业新未来。

    此外,论坛的举办地——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市5G发展的先行军。据介绍,北京是全国5G网络建设及应用的试点城市,而当前全市50%的5G基站都部署在亦庄经济开发区。目前“5G亦庄”已拉开建设帷幕,开发区对5G项目进行了重点产业化布局,已聚集的5G核心元器件研发制造企业超过20家,三大运营商及中国铁塔公司将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成超过200个5G基站,实现5G业务全域覆盖。在未来,开发区将不断完善5G产业生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辐射全国,彰显“5G亦庄”的能量。

相关报告
  •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已形成“七有”局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3
    • 近日,财政部等部委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第一年度(即2021至2022年度)工作完成了考核评价,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如期且超额完成车辆推广任务,依据考核结果获得首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5亿元。目前,北京市财政局已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奖励资金及时拨付至相关区及相关企业,为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之一,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近年来,北京围绕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已形成“有场景规模、有技术突破、有政策机制、有产业生态、有能源补给、有创新模式、有区域协同”的“七有”局面,全市氢能产业初步完成从源头基础创新到商业化发展路径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正处在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在场景规模上,截至2023年8月,京津冀城市群面向城市公交、包车客运、普货物资、冷链物资、建筑垃圾、生产原料、工业制品、等应用场景,前两个示范年度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数量2509辆,以超额241辆的成绩完成两年推广任务,其中第一年度推广1239辆,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5亿元。 在技术突破上,经前两年的示范,目前已如期实现电堆、空压机等5项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提前实现质子交换膜、催化剂2项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应用,核心性能指标取得较大的突破,实现百辆级以上规模的装车应用。同时,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车载氢系统以及氢气制、储、运环节装备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标志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在政策机制上,北京市已制定发布氢能产业各类支持政策措施超过50项,涵盖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落地、推广应用、氢能保障和安全监管六大维度,已初步建成“全环节、全方位”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 在产业生态上,北京已初步形成“一南一北”集聚发展的氢能产业布局:京南,大兴、房山、经开区正在加快建设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京北,昌平、海淀、延庆等地区正持续推进建设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 在能源补给上,北京市已初步形成制氢方式多元、氢气运输可靠、加氢站运营服务能力满足车端需求的协同局面。市内氢气产能按需供应加氢站使用,周边张家口、保定、廊坊等地电解水制氢及工业副产氢已开始供应北京市氢能市场,初步形成跨区域供需匹配的氢能供应保障体系。 在创新模式上,北京积极谋划氢能叉车、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多领域综合应用,进一步发挥氢能在储能、发电、工业等多领域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对技术创新、政策突破、降本增效和项目落地的带动作用,目前部分项目已率先启动实施,初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在区域协同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签订《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统筹建立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立足六条产业链图谱绘制和梳理分析工作,推动京津冀强链补链任务落实落地。北京市牵头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图谱的绘制和分析工作,并在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氢能产业主题推介会上发布,相关成果将作为京津冀三地合力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北京市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北京市氢能领域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多元、产业生态初现峥嵘。 目前,北京市正全面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统筹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持续支撑源头技术向终端应用场景的转移转化,促进氢能产业的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 《北京市委常委会:加快发展5G、AI、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16
    • 12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联系北京实际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在城市副中心落地,抓好交通、产业、生态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发展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 此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正式向外发布“5G产业规划”及配套“5G十条”计划到2022年实现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开发区5G产业规划目的在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产业聚集地,建成“快速、稳定、高效”的全国一流5G基础网络设施。同时,落地一批国家及市级5G产业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推进5G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