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4500个监测断面建成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5
  • 新华社武汉11月3日电(记者黄艳、侯文坤)3日在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透露,通过整合各专业监测资源,长江流域4500个监测断面建成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这意味着给长江生态环境“做体检”将更加全面和方便。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在论坛上介绍,覆盖了4500个监测断面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已部分新增分子生态学、鱼类水声学、环境DNA检测等高新技术,大幅提升了长江涉水综合监测能力,为更加全面科学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据了解,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长江流域在全国率先组建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目前已构建水质监测站点约4500个,全部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流域内还建成水生态监测站点超过100个,主要负责水功能区、省国界水体、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

      马建华说,长江流域各个监测断面中水文监测和水质监测占大部分,水生态监测工作成效显著,且发展迅速。下一步,长江委将依托流域机构的技术积累和站网优势,加快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系统化。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宝库,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河。但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持续衰退趋势,已达到“无鱼”级别。

      3日至4日,由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一起“会诊”长江生态,为大保护建言献策。

相关报告
  • 《保护长江亟待整合多部门监测站网与共享数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15:05 分享到:   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举行,多名专家呼吁:   保护长江亟待整合多部门监测站网与共享数据   由农业农村部发起、多部门及沿长江流域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11月3日至4日在湖北武汉举办。论坛上,多名专家呼吁,长江生物资源保护亟待共同推动监测站网整合,实行数据共享。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水生生物4300余种,其中170余种为流域特有,系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宝库。然而,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数据显示,“长江女神”白鱀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淡水鱼之王”白鲟近十几年未见踪迹;“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每年到达长江的野生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万余尾降至如今的不足百尾;“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从20世纪90年代的2700余头,降至目前的约1000头……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持续开展探索实践。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建华介绍,长江委通过整合专业监测资源,建立了覆盖4500个监测断面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研发了鱼类水声学、环境DNA检测等新技术,提升涉水综合监测能力。目前,长江委编制了《长江流域综合监测站网规划》,正实施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建设。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也在开展相关监测。”马建华表示,建议共同推动监测站网整合,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工负责、强化监测。   “已有的相关监测数据及成果,分散在相关部门。”在马建华看来,需共同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生物调查或水生态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数据和业务信息共享及成果应用,为长江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是保护长江的必然选择。”来自中国工程院相关人士的发言亦称,基于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整合各方资源,可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撑,需推动环保、农业、水利、林业、气象等多部门监测数据的公开、共享。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淡水项目首席科学家戴维·蒂克纳博士也建议,“加大对流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的投入,建立更全面的河湖及湿地保护监测系统”。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期关注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河流保护难题。据介绍,密西西比河生态修复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即建立了流域内水质和生态的长期监测体系。2012年,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监测协作项目设立,已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覆盖12个州48个机构的67万条历史数据,为修复项目的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保护长江,需在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现有监测网络基础上,重新统一布局,建设覆盖多方面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和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平台。”TNC参会代表建议。(朱娟娟)
  •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 (试行)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0-09
    • 中国环境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   会议认为,根据长江流域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评估结果,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推动地方政府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长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会议强调,要以全面实现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为目标,加快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进度,不断完善自动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切实提高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科学确定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预警分级标准,突出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推动长江流域地市级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赵英民、刘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吴海英,副部长庄国泰出席会议。   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部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有关部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记者 杜宣逸) 分享到: 更多 . 龙门秘境庆祝首届中国农民节举办乡村振兴产业2018/10/8 13:53:54 .三峡库区有了“生态检察官”2018/10/8 13:52:54 .体验式新能源科普基地建成2018/10/8 13:49:03 . . 更多>> 把高速铁路建成“生态线” 商合杭铁路是“十三五”时期我国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一,跨越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成为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详细] 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手腕硬治油烟 贵阳天蓝蓝. 口袋公园美观实用. 企业用水 今后更得省着来. 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 开启新时代“三农”工作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展复查评估. “绿盾”专项行动守护自然保护区. 水利部印发《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水利厅制定印发《2018年全省水利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 水利部印发《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和《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 . 更多>> 弘扬沂蒙精神 . 江山如此多娇 . 水生态文明 . 名山秀水 文化休宁 . 临沂市脱贫集中报道 . 八桂福地 千姿百色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