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前瞻论坛召开 与会专家破局中医药发展卡点、堵点、难点》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服务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2-16
  • 12月15日,中医药传承创新前瞻论坛召开。论坛紧密围绕中医药发展的前瞻思考,共商中医药未来发展大计,破局中医药发展的卡点、堵点、难点。  

    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在致辞中提到,中医药事业发展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从机遇方面来看,一是国家支持力度空前,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二是中医药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掀起了文化与消费热潮;三是银发中国时代的到来,以及全民健康意识高涨,中医药在慢病调养和治未病方面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从挑战方面来看,一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际落地还存在不少堵点,“两头热、中间冷”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在西方自然科学居于主流地位的情况下,中医药科学如何与之结合并保持自身独立性,仍旧未有定论;三是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汹涌来袭的趋势下如何让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基于上述大背景,如何让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金光大道,成为每一个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科学家都必须思考的时代命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学家陈润生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揭示了科技创新对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中医药的奥秘,将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资源事业群副总裁王煜分享了中医药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探索,拆解了产业链数字化对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全过程的精准监控与管理,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大宁分享了破解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总有效率在50%以上。  

    暨南大学教授、药学院首任院长,喜鹊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玉强,分享了其团队基于中医药千年智慧, 设计开发全球新“中药源”创新药物的突破。  

    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的李安平董事长深刻阐述了中药材质量对产业未来的重要性。他强调,道地好药材,才有品质好中药,一味追求价廉,必会导致以次充好。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汪俊则通过老字号企业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传统与创新并行的企业发展之道。他认为,老字号企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必须积极融合新技术与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天津医药集团总裁、津药达仁堂集团董事长王磊在“守正创新,品牌‘质’造”的分享中,提出了中医药品牌建设的思路。她强调,在坚守中医药传统精髓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  

    东阿阿胶总裁孙金妮、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孟庆敏,纷纷提到文化引领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的智慧。通过文化引领,中医药不仅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能够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63188208340878&wfr=spider&for=pc
相关报告
  • 《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服务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2-17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传承创新是实现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守正创新,传承精华。她勇挑中医药传承创新使命,聚焦中药创新研发的关键环节,构建了中医药特色的临床评价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励志推动我国中药自主研发水平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她仁心践行济世情怀,聚焦临床专业解决医学难题,推动中医药解决临床重大问题的高级别循证证据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她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中医药创新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力量。她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临床药理所主任医师高蕊。 高蕊集聚医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于一身,多年来致力于创新推动我国中医药创新研发和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研究,以此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和行业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现如今,她有着诸多响亮的“名头”:国家中医局中药临床药理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药监局中药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名老中医传承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创新中药新药研发技术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长期以来,高蕊一直致力于中药创新研发与临床评价、中医药标准化等相关工作。 中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特色战略性产业,加快研发、加速转化是打造“中医药创新强国路”的必然要求。鉴于此,高蕊作为药监局中药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余年来重点针对中药创新研发与临床评价关键环节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技术攻关,为中药研发和监管提供了系列技术服务。她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国家行业专项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课题、中医药标准化专项经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十余项,参与过多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撰写,为国家药品监管及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百余项中药上市前与上市后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推动行业中药新药研发和高级别循证证据的产生;带领团队搭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平台,支撑我国16个中药新药/医疗器械的上市,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中医药标准化与国际化是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为此,高蕊积极投身于中医药临床研究标准化建设,构建了符合国际共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体系,带领团队研制了中医临床研究领域首个国际标准,为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的国际共享起到示范作用。依托国家重点专项、国家局专项等项目,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将中医原创理论转化为最佳临床实践,牵头制订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标准/临床指南23项,标准范围涵盖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实施、评价的关键环节,主编专著6部,先后发表论文244篇,其中SCI 39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余省部级奖励4项。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团队正在编制起草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5项,高蕊透露说,这些标准的建立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构建体现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标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规范》起草过程中,她和团队参照国际药物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最新方法与理念,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文件框架,同时充分考虑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独特性及行业现状,以期为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过程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团体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技术规范》中,高蕊团队针对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困境,结合中医药特点、疗效评价方法和量表构建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规范的编制工作,旨在引导规范、高效地制定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推动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正在编制的团体标准《中成药合理用药指南编制通则》的同时,可促进中成药合理用药指南制定/修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规范证候类中成药临床使用的管理路径、制定标准化的用药指南,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另外,正在编制团体标准《中医临床研究术语编码》,旨在建立符合中医学特色的中医术语编码体系,并建立部分中医学术语与现有MedDRA术语的关联性,以期促进中西医沟通,推动中医药研究数据的国际共享,提高数据编码分析的质量与效率、助力中药的安全性监管,为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奠定术语标准基础。 突破临床难题 促进成果转让 医者仁心,作为全国临床优秀人才,高蕊聚焦临床难题,攻坚克难,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福祉和希望。在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她聚焦内分泌系统重大问题,寻求中医药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基于核心病机的演变,出了从预防到治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筛选行业有一定人用经验和研究基础的系列诊疗技术,开展高质量循证评价研究,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世界难题的临床重大疾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分享成果,共享健康。高蕊仁心大爱,自身践行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的道路,遵循临床科研问题来自临床、研究结果回馈临床的原则,倡导临床实践、循证评价、成果转化一体化研究思路。自身也基于以上研究理念,临床实践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完成了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处方筛选,临床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处方在改善血脂和抑制斑块进展方面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推动中医传承发展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在高蕊看来,中医药行业急需临床科研型人才。为此,她立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加快了人才培养的步伐。除了传、帮、带常规培养模式,还通过连续十余年举办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高峰论坛等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了数万临床评价人才。多年来,高蕊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10人, “全国导师制”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培养1人。 守中医之正,创中医之新。在中医传承发展的路上,高蕊表示将不断夯实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力求创新,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为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张霞)
  •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召开》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服务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2-17
    • 12月13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会暨中医药综合改革培训班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思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思成指出,各试验区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上持续发力,在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上创新突破,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主线,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工作协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经验总结,积极探索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特点的组织模式和发展道路。 会上,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作专题辅导,部分试验区作经验交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人事教育司、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54个试验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中医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