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机构网站
切换导航
登录
机构网站
首页
到馆服务
学科服务
研究支持
情报产品
数据资源
科学传播
关于我们
首页
情报产品
快讯详情
《云南省首批地面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建成-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专题:
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编译者:
李扬
发布时间:
2023-07-11
日前,云南省气象局启动的首期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建设工作,已完成昆明、普洱、大理3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的建设,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观测站观测要素涵盖二氧化碳、甲烷两类温室气体、温室气体通量和采样口三维风向风速等,观测数据已实现实时上传云南省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业务管理系统。
云南省气象局今年还将在滇东北和滇西南地区启动2个温室气体观测站建设,并对香格里拉国家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观测业务进行迭代升级,初步建成以香格里拉国家大气本底站为基础依托的云南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站网。
展开更多
33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分享
评论
相关报告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发布全球变暖趋势持续 中国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新高-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专题:
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编译者:
李扬
发布时间:
2023-07-11
7月8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集中呈现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显示,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六高值;2015年至2022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20世纪初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61年至2022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西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1850~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 1961~2022年中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 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1961年至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18站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的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年高温和干旱风险指数均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 2022年全球海表温度距平分布 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1958年至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02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1980年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冰川、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横断山区白水河1号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2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2022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6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1979年至2022年呈一致下降趋势。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2022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较常年偏小27.9%,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最小值。 2000~2022年卫星遥感(EOS/MODIS)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持续变绿趋势。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中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1973年至2000年,面积减小,2000年至2022年,总面积稳步增加,至2022年已达到240平方公里。 1961~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变化 聚焦气候变化驱动因子,蓝皮书显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1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2021年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当年全球平均值。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波动增加,之后均呈波动降低趋势。 自2011年起,中国气象局已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13期,从气候系统多圈层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为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准确完善的科学数据、高质量的服务产品。
展开更多
313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
《第八届京津冀气象减灾创新论坛在津召开 聚焦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专题:
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编译者:
李扬
发布时间:
2024-01-10
12月14日,第八届京津冀气象减灾创新论坛在天津召开,聚焦京津冀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保障服务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解决途径等内容,促进京津冀地区气象科技工作者深入交流,强化科技协同创新。 论坛围绕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服务、生态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海河流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机理研究与应对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来自京津冀地区气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指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建筑集中、资产密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复合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提升复合型极端天气预报能力、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迫在眉睫,需厘清相关领域业务系统与科学研究的痛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地区城市精细化预报模式。
展开更多
87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