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来评估体外金纳米颗粒的效果》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5-30
  • 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学或代谢组学,至今为止在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领域的应用程度有限。为了解决这个缺乏,我们开发了一种综合的方法相结合的两种技术来研究两种尺寸,5和30纳米,金粒子(AuNPs)的在Caco-2细胞的影响。我们观察到在暴露72小时至金纳米粒子的每个尺寸的细胞差异:61响应(向上/向下调节)的蛋白质被鉴定,并在细胞提取物35代谢物暂定注释。改变几个生物学通路是由获得多组学数据与生物信息学工具集成突出。这提供了关于纳米材料在细胞水平的影响的一系列独特的分子信息。这一信息是由免疫组化,微观分析和多重分析获得的补充数据的支持。从提高我们对如何细胞过程和途径是由纳米材料(NMS)的影响的知识的一部分,这些发现可用于鉴定毒性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或支持在的新纳米医学发展的安全逐设计理念。

相关报告
  • 《一种蛋白质的原子结构细节被移植到金纳米颗粒上》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2-27
    • 在纳米粒子中,蛋白质的原子细节结构表征方法的发展将是纳米技术的一个突破。溶液和固态NMR分光镜目前用于研究纳米颗粒上的分子和多肽,但目前在蛋白质的应用中所使用的策略是很短的,这代表了theranostics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我们在这里展示了高分辨的多维异核光谱的可行性,这是一个大的蛋白质集合的共轭的聚合的金纳米粒子。在快速的MAS下,通过直接的质子检测得到了光谱,并允许快速指纹来评估原始褶皱的保存和共振分配。因此,我们证明了结构表征和基于结构的蛋白质结合金纳米颗粒蛋白的应用是可行的,并可能扩展到其他混合蛋白纳米材料。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20日
  • 《纳米蛋白质组学能够对人血清中的低丰度蛋白进行蛋白分解分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9-07
    • 自然于2020年8月06日发布关于“纳米蛋白质组学能够对人血清中的低丰度蛋白进行蛋白分解分析”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上至下的质谱分析(MS)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提供了对蛋白质形态的全面分析,以实现对蛋白质功能的全蛋白理解。然而,由于血液蛋白质组的异常动态范围,MS检测血液中低丰度蛋白质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挑战。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集成的纳米蛋白质组学方法,将肽功能化超顺磁性纳米颗粒(NPs)与自上而下的质谱联用,用于直接从血清中富集和综合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这是一种金标准的心脏生物标志物。这些NPs能够敏感性地富集cTnI (<1 ng/mL),具有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消耗高含量的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1010比cTnI丰富)。我们证明了自顶向下的纳米蛋白质组学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不同cTnI蛋白质形态的分子指纹图谱,以建立蛋白质形态的病理生理关系。这种可伸缩的、可重复的无抗体策略通常可以使直接从血清中提取的低丰度蛋白的蛋白分解分析能够揭示以前无法实现的分子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