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完成首个煤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13
  • 11月4日,国家能源集团完成首个煤化工产品聚丙烯的碳足迹全面核算——每生产1吨聚丙烯产生约9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煤化工产品碳足迹量化研究方面的技术突破,有助于进一步摸清“碳”家底,找到降碳着力点。

    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从原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开展碳足迹管理已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4年,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等方面,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煤制油煤化工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受生态环境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委托,深入开展煤炭和煤电碳足迹研究,编制了相关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并发起成立了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系统开展能源化工产品碳足迹研究。龙源电力碳资产公司作为集团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紧密结合集团产业链特点,全力推进聚丙烯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研究。严格遵循国际认可的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细致剖析了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甲醇合成、MTO及烯烃分离等实际生产环节,并使用国际通用Ecoinvent、GaBi专业数据库,精确核算各环节各产品碳排放量,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以及国际认可度。

    此次聚丙烯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打破了传统组织层面碳核算边界,通过细致入微地测量和分析碳足迹,不仅能够准确掌握聚丙烯产品的碳排放情况,还可以识别出高排放点,为制定精准的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生产过程的绿色改造。同时,为甲醇、聚烯烃等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力推动煤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41112/657420.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集团百亿级大基金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6
    • 9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成立的北京国能工融强链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首期150亿元正式落地运营。 本只基金是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以“产业+金融”方式落地的百亿级大基金,也是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出台《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完成备案的首批产业基金。基金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50亿元,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华投资出资30%,中国工商银行所属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70%,国家能源集团以产业出资撬动高比例银行资本,用于支持集团产业发展,国华投资资管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本只基金定位于支持产业控制,通过聚焦新能源、煤化工、铁路运输、港口与航运、火电等国家能源集团产业链,积极寻找上述领域的优质资产并购机会,股债联动优化项目资本结构进行投后赋能,强化集团产业链一体化运营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金触角多、探针长等优势,主动挖掘并提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关键资源以及具有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的供应商,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其发展,为集团公司产业控制关键领域补短锻长奠定基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本只基金的设立,可以充分发挥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的一体化优势、集成创新优势和场景应用优势,统筹能源安全、能源经济、能源低碳、能源科技“四大战略任务”,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全球领先的新质生产力。
  • 《我国已发布9项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09
    • 6月8日从2025年全国有色金属“双碳”大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9项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涉及畜产品、电解铝、化学纤维、塑料制品等。 其中,《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电解铝》为首个工业领域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明确了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 据悉,2024年,我国再生铝产量突破1000万吨,其生产能耗仅为铝电解的5%,每吨再生铝替代电解铝可减排约10吨二氧化碳。今年,电解铝行业作为首批扩围重点控排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98家电解铝企业,覆盖产能规模近4500万吨,占全球电解铝总产能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