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锇氧化物推动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发展》

  • 来源专题:航材院监测服务
  • 编译者: 万勇
  • 发布时间:2018-06-11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Mas Subramanian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发出新材料锂锇氧化物,其晶体结构可以保持量子自旋液体,是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

    锂锇氧化物中的锇原子形成一种蜂窝状晶格,产生一种称为“磁阻挫”(magnetic frustration)的现象,如凝聚态物理理论家预测,这种现象可能导致量子自旋液体。

    在永磁体中,电子以对齐的方式自旋,即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但在受挫的磁铁中,原子排列使得电子自旋不能实现有序排列,而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类似于离子如何出现在液体中。

    研究人员发现锇锂氧化物即使在冻结到接近绝对零度时也没有磁有序的证据,表明该化合物可能存在潜在的量子自旋液态。新发现扩大了量子自旋液体材料的范围,可能会改变处理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量子自旋液体现象只在很少的无机材料中被检测到,如一些含有铱的材料。锇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铱紧邻,并具有形成能够维持量子自旋液态化合物的所有合适特征。这种化合物是第一种含锇的蜂窝状结构材料,预计未来将受到更多关注。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探索用锇创建各种完美有序的晶体结构。

    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文章标题:Local Moment Instability of Os in Honeycomb Li2.15Os0.85O3)。

相关报告
  • 《欧盟拟投80亿欧元发展下一代超级计算技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0-10
    • 据欧盟委员会官网近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对“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进行了升级,拟投资80亿欧元,发展下一代超级计算技术——主要是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以及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以加强欧洲数字主权,维持欧洲在超级计算以及量子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让欧洲多领域受益,从而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计划将在两方面推动欧洲在下一个超级计算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建造每秒能执行百亿亿次(10的18次方)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机;研制出高性能的量子计算机以及结合了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的混合计算机,从而执行当前超级计算机无法执行的操作。“地平线欧洲”计划、“数字欧洲”计划和“连接欧洲设施”计划都将为其提供支持。 新方案已获欧盟理事会通过,于2021年开始,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欧盟已挑选出20个项目来开发创新的高性能计算应用和服务。 欧盟委员会称,超级计算目前已被确定为欧洲的战略投资重点,它将支撑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到云技术和网络安全在内的整个数字战略的构建和发展。此外,在同时通过的一项建议书中,欧盟委员会呼吁会员国加快建立超高速网络连接,并携手推进5G技术。 欧洲数字时代组织执行副总裁玛格莉特·维斯塔格表示:“高性能计算是欧洲必不可少的数字能力。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超级计算机在协助寻找疗法、识别和预测感染传播以及制定抑制病毒的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结合,也能在探测生态系统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大显身手,促进欧洲实现‘绿色欧洲协议’。新投资还有助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工业竞争力并促进科学发展。” “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于2018年成立,旨在投资10亿欧元,建立一个由世界级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基础设施支撑的欧洲高性能计算以及大数据系统,该计划将从2019年至2026年实施。自该计划启动以来,已经大幅增加了对高性能计算的投资,仅2019—2020年期间,该项目的公共投资就将达到约11亿欧元。 欧盟计划借助这笔资金,到2021年初研制出3台十亿亿级系统,届时其将跻身全球前五名。这些新机器会将欧洲现有的计算能力提升8倍,也将扩大欧盟中公私用户对高性能计算的使用。
  • 《泛林集团推出先进介电质填隙技术,推动下一代器件的发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0-10
    • 近日,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晶圆制造设备及服务主要供应商泛林集团(Nasdaq: LRCX) 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工艺方案——先进的Striker? FE平台——用于制造高深宽比的芯片架构。Striker FE平台采用了业界首创的ICEFill?技术,以填充新节点下3D NAND、DRAM和逻辑存储器的极端结构。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备更低的持续运行成本和更好的技术延展性,以满足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 半导体制造行业一直以来使用的填隙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扩散/熔炉和旋涂工艺。然而,由于这些技术需要在质量、收缩率和填充率之间权衡取舍,因此已无法满足当前3D NAND的生产要求。相比之下,泛林集团的Striker ICEFill采用其独有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实现高选择性自下而上及无缝的填隙,并保持原子层沉积(ALD)固有的成膜质量。 ICEFill技术能够解决3D NAND器件普遍存在的高深宽比填隙面临的限制,避免DRAM和逻辑器件结构倒塌的问题。 泛林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沉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Sesha Varadarajan表示: 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ALD技术。在单一工艺系统中,这项技术不仅能够以优异的填隙性能生产高质量氧化膜,还整合了泛林集团行业领先的四位一体的模块架构带来的生产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