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杀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抗生素》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卫生系统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抗生素杀菌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抑制核酸复制和转录,但是抗生素使用也会导致细菌迅速进化产生耐药性。细菌根据细胞壁成分、结构的区别,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阳性两大类。近30年没有一款新的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上市,可见抗生素耐药性形势的严峻。
    2020年6月3日Cell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Zemer Gitai团队研究表征了一种化合物SCH-79797,该化合物通可以过独特的双重靶向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MoA)杀死了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且耐药频率极低。这是目前第一款可以同时针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两大类细菌的抗生素,打破了抗生素研究停滞几十年的局面,为抗生素发现开辟了新的方向。
    研究者结合定量成像、蛋白质组学、遗传、代谢组学和基于细胞的检测方法对SCH-79797的MoA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SCH-79797具有两个独立的细胞靶点——叶酸代谢和细菌膜完整性,在杀死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方面明显优于联合治疗。该研究在SCH-79797基础上,开发了具有增强功效的衍生物Irresistin-16,并在小鼠阴道感染模型中验证了其对淋病奈瑟氏球菌(医疗系统重要威胁前五名)的强大功效。
    该研究发现不仅确定并表征了有希望的抗生素候选物,还为将来的抗生素发现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将多种MoAs组合到单个化学支架上可能是战胜耐药性细菌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20/06/03/princeton-team-develops-poisoned-arrow-defeat-antibiotic-resistant-bacteria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567-5
                                    原文标题:A Dual-Mechanism Antibiotic Kills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Avoids Drug Resistance

相关报告
  • 《Nature: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新药研发突破》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08
    •         全世界范围内,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而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新药研发则一直困难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来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学家们面对这一难题做出了突破。我们也很高兴来自药明康德的两位科学家——王健博士与卢艳博士协助基因泰克的合作伙伴们完成了这项工作。         在介绍这项研究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革兰氏阴性菌。这类细菌的致病性更高,常见的大肠杆菌就属于这一范畴。与革兰氏阳性菌不同,革兰氏阴性菌有两层细胞膜(外膜与内膜)。因此,想要有效地针对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需要穿透的防护要来得更多。         在革兰氏阴性菌体外,一类叫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的物质是挡在抗生素面前的一大障碍。而将脂多糖运输到革兰氏阴性菌表面,又离不开一种叫做MsbA的转运蛋白。因此,研究人员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我们能抑制MsbA的功能,也许就能带来新型抗生素研发上的转机。         从300万个候选药物中,研究人员们筛选出了多个能特异抑制大肠杆菌MsbA的小分子。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的方法,他们又进一步获得了MsbA与这些小分子抑制剂结合时的高清结构,分辨率达到了2.9?。而这些高清结构也为后续的研究带来了洞见——研究人员们发现,一款代号为G907的小分子抑制剂能与MsbA多个保守跨膜域之间的空间契合,而结合了G907的MsbA无法完成执行生理功能所需的关键构象转变。这从结构上回答了G907的一大抑制机理。         有趣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907居然还有第二种抑制MsbA的机制。在细菌中,MsbA的正常工作需要水解ATP产生的能量,因此MsbA结构中的核酸结合域(nucleotide-binding domain)对其功能而言至关重要。而G907与MsbA的结合,可以影响到核酸结构域,从而对MsbA产生变构上的抑制。         研究人员们指出,这项研究有望用于一大类转运蛋白抑制剂(统称ATP结合盒转运蛋白,或ABC转运蛋白)的设计。与常规的ABC转运蛋白抑制剂不同,G907及其类似物并不会与转运的底物发生竞争性抑制,而是通过结构上的抑制,影响MsbA的功能。
  • 《肽介导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手性无机纳米材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18
    • 抗生素耐药性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纳米材料被用于对抗细菌。由于量子点具有高的生物相容性、易于表面修饰和优良的光学性质,量子点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报道了l型半胱氨酸(l‐Cys)修饰的碲化镉(CdTe)纳米颗粒(NPs)作为对抗细菌的药剂,它们是基于光诱导氧化的特性。有趣的是,l‐Cys CdTe与鲑鱼精子DNA混合,然后在右圆偏振光(RCP)的照射下会产生反应氧(ROS)。为了在膜周围获得高浓度的ROS,并对革兰阴性菌(本研究中为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选择性粘附,l‐Cys CdTe用聚阳离子非apeptide (PCNP‐l - Cys CdTe)装饰。辐照后,由于局部活性氧浓度过高,细菌膜受到严重损伤。此外,具有固有荧光特性的PCNP‐l - Cys CdTe在体内表现出优异的荧光成像能力。成功应用于荧光成像引导下的细菌感染治疗。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