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原油产量将重上2亿吨 成品油消费3.96亿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6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今年国内原油产量将重上2亿吨,全年成品油消费3.96亿吨。

    2021年,国内石油市场随疫情缓和受控逐步向常态回归,原油产量继续回升至1.99亿吨,同比增长2.1%,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下降,降至72.6%。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7.12亿吨,同比回落2.7%,天然气消费量36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清洁能源(天然气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2%,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56.0%,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石油占比18.8%,与上年基本持平。

    报告预计,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将重回2亿吨。今年国内经济稳字当头,全国各地一大批投资建设项目纷纷集中启动,这将拉动国内石油和成品油终端需求保持增长。预计2022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7.38亿吨,同比增长3.6%,对外依存度回升至72.9%。预计全年成品油消费3.96亿吨,同比增长3.0%。而随着国内石油市场强监管政策持续,各大炼油企业“减油增化”的效果继续呈现,预计成品油产量同比基本持平,净出口规模进一步下降,但仍将在2000万吨以上。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美国今年煤炭消费或将下滑至5.96亿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5
    •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其最新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美国今年煤炭消费或将下滑至5.96亿吨,并在2020年进一步减少至5.44亿吨。该报告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煤炭产量将下降至1.59亿吨,较上年同期减少3400万吨。
  • 《产业报国“油”我保供,齐鲁石化加工原油累计超过1.1亿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1
    • 10年来,齐鲁石化原油加工能力从105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加工原油超过1.1亿吨,占建厂56年来累计4亿吨加工量的近三成。 2012年,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家企业,生产出合格98号京V汽油,供应北京市场;2015年汽油、柴油产品全部达到国五标准。2017年完成国六标准质量升级;2022年10月1日已具备生产国六B汽油能力,达到目前国际最高质量标准。 作为中国石化低硫船燃“8+2”生产研发企业之一,齐鲁石化紧抓时机,不断开拓渠道,将低硫船燃作为新产品走向市场,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10月3日上午9时,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操作工苗志强和吴皖春一起冒雨巡检。两人观炉火、查仪表、看机泵,按照巡检程序,一步步仔细认真检查。 “越是恶劣天气,巡检越要严格、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全身被雨水湿透的苗志强说。国庆期间,胜利炼油厂两级领导干部带头值班,紧盯现场,当班员工精心操作,全力保持装置安稳运行。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10年来,齐鲁石化年原油加工能力从105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加工原油超过1.1亿吨,占建厂56年来累计4亿吨加工量的近三成。 能源保供,产能持续升级 “抓住中国汽油需求量4至5年的窗口期,在保证国家总体能源战略安全的前提下,总量上增产化工及特色炼油产品,并平稳有序实施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站在壮观雄伟的联合装置前,胜利炼油厂经理张小辉道出发展之路。 2010年以来,随着胜利炼油厂常减压、催化裂化、蜡油加氢等加工装置陆续扩能改造,生产规模不断升级,为做大原油加工量奠定坚实基础。2015年4月1日,新建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航煤加氢等二次加工装置几乎同时开车成功,原油年加工能力提升至1250万吨,完成了里程碑式的巨大跨越。 十年不懈奋斗,使齐鲁石化成为我国配套设施全面、加工手段齐全的多品种原油加工基地,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沥青、石油焦、硫黄、液化气等40多种产品。齐鲁石化在产业报国、能源保障、共享惠民、绿色低碳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彰显了齐鲁石化作为中央企业高度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有力担当。 “通过扩大外延和内涵挖潜,提高生产规模和原油加工能力,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公司炼油工艺专家孙立军介绍。 事实上,原油加工能力的快速迭代升级,更为齐鲁石化加快“油转化”“油转特”步伐,加快形成“基础+高端”的多元化化工产品结构,坚持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一体推进的宏伟目标夯实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到2026年,中国汽油需求将达到顶峰。针对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及汽油需求有所下降的趋势,齐鲁石化顺应大势,未雨绸缪,源源不断为化工装置提供石脑油、脱戊烷油等优质原料,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灵活调整产品结构,8月份脱戊烷油产量达4.84万吨,创今年以来最好水平,保障了公司重整-芳烃生产链条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为公司整体效益提升作出了贡献。”孙立军说。 清洁生产,十年连跨四个台阶 “双碳”目标战略下,炼化行业是重点能效约束行业之一。这是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齐鲁石化坚持把绿色低碳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将能效水平的高标准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2012年,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生产出合格的98号京V汽油,供应北京市场,这在中国石化还是第一家。2015年,新建第二套S Zorb装置和2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260万吨/年第三柴油加氢装置改造扩能至340万吨/年,至此汽油、柴油产品全部达到国五标准。2017年完成国六标准质量升级,汽油、柴油历经了从国三至国六标准的跃升,成品油质量升级连跨四个台阶。今年10月1日,已具备生产国六B汽油能力,达到目前国际最高质量标准。 “我们厂每次都是比计划提前完成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胜利炼油厂生产调度科副主任师孙献菊说。 今年4月1日,胜利炼油厂向公司报捷:第二延迟焦化装置除焦系统环保隐患治理项目于3月31日按计划顺利中交。 “这个项目是公司重点环保项目,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期间关注的项目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焦化储焦场粉尘和异味逸散的问题。”胜利炼油厂副经理薛忠华介绍。 同时,经过半年多的改造,胜利炼油厂完成90台储罐的VOCs治理,经第三方环保机构实地监测,罐顶挥发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成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的典范。 开渠拓道,新品投产增效 “9月份船燃出厂计划5.5万吨,目前正克服前期强台风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力追赶欠量。”9月26日,胜利炼油厂沥青车间主任范大安说。 自2020年起,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全球范围的公开海域内,强制推行船舶燃油含硫量小于0.5%的“限硫令”,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全球航运绿色发展。我国船用燃料油市场分为保税油市场和内贸市场,保税燃料油约占60%,由于各种因素,保税船用燃料油90%以上依赖进口。 “提高低硫船燃市场占有率,是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中国石化转型发展部署的关键。”齐鲁石化计划经营部副经理鞠海京说。 起点决定了高度,也决定了难度。作为中国石化低硫船燃“8+2”生产研发企业之一,齐鲁石化在无经验可借鉴、无技术可参考、无先例可学习的重重困难下,紧抓时机,加快新产品开发。 2019年11月,一期低硫船燃建成投用,船燃生产能力为每年30万吨,新上船燃调和、油浆沉降、油浆脱固等设施。2020年2月20日,首批低硫船燃装车出厂,低硫船燃作为新产品走向市场,成为齐鲁石化新的效益增长点。 胜利炼油厂和公司研究院共同组织专家组持续攻关,通过实施化学清洗、升级材质、优化流程等系列措施逐一攻克难关,为后续进一步扩大低硫船燃生产规模提供了可靠保障。 2021年4月27日,船燃二期项目顺利投产,船燃出厂能力提升到每年100万吨,产能扩大了近3倍。 2022年10月1日凌晨,沥青车间船燃铁运出厂岗位检车员舒鹏劳保穿戴整齐,佩戴防爆头灯,对每台罐车仔细检查并做好台账记录。 船燃铁运装车检验极为严格,每台罐车必须安检合格后方能装车,今年舒鹏安检罐车已有一万多台。沥青车间优化作业流程,采用小指标竞赛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性,确保完成装车任务。 同时,胜利炼油厂持续优化船燃调和工艺,先后完成了一、二期油浆脱固技改项目,实现了船燃三组分调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船燃创效能力,为公司增创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