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可再生能源“零碳岛”首批实施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7
  • 近日,中国电建所属上海院在上海市总承包的首个渔光互补项目“申能横沙岛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

    该工程是打造横沙“能源零碳岛”的首批实施项目,建设装机容量约3.5兆瓦。

    项目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岛新春村,利用地块为“水上光伏,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范围,总面积约103亩,建设装机容量约3.5兆瓦,由若干个池塘水域组成,采用分散逆变、一级升压、集中并网方案。项目是上海院首个配套独立电站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也是中国电建在上海市承担的首个渔光互补总承包项目,为今后岛上作业、水上光伏项目奠定了扎实基础。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排队并网 最长需10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11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在将新产能接入电网方面面临长达十年的延迟,威胁到英国放弃化石燃料、实现净零目标的承诺。 英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目标,将现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到2030年增加50吉瓦海上风力发电,到2035年增加70吉瓦太阳能发电,到2050年增加24吉瓦核能发电。但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表示,由于英国电网的限制,他们的项目必须等待6到10年才能连接到区域配电网。 咨询公司Roadnight Taylor的专家工程师凯瑟琳·克利里(Catherine Cleary)说:“由于排长队和过高的输电系统费用,大多数大型开发商现在看到已经准备好开工的项目被推迟了。”该公司为包括英国天然气公司Centrica和太阳能开发商Lightsource BP在内的公司提供电网连接方面的咨询。 鉴于配电网已私有化,谁来为配电网的升级投资买单的问题至关重要。英国富时100指数上市的英国国家电网覆盖英国的大部分地区的高压输电网,并为六家地区性电网企业供电。 垄断企业的投资及其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受监管机构(Ofgem)设定的价格控制。区域分销商的收入来自客户账单的附加费,高达五分之一的英国典型家庭能源账单(大约每年371英镑)用于分销网络的成本。 英国国家电网表示,历史上每年有40-5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申请,但随着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的激增,申请数量已增至约400个。此外,六家地区分销商也收到了大量申请。 英国国家电网表示正在与Ofgem和业界合作简化流程,解决排长队问题。然而,行业对电网的成本增加感到担忧,因为需要从大型发电厂转向更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如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输电升级成本(每个变电站的成本可能在1200万英镑左右),使得许多项目无法运行。Ofgem已经研究了整个行业的并网费用,但对电网升级费用过高的问题上“明显保持沉默”。 代表运营商的能源网络协会(Energy Network Association)表示,Ofgem需要从一个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支持“预期的战略投资”。监管机构热衷于降低家庭成本,同时促进向净零的过渡。 可再生能源开发商认为,推迟向低碳能源的转变最终会增加客户账单。可再生能源供应商RES表示,该公司今年准备好了几个太阳能项目,但预期2028年或2030年并网。太阳能和陆上风力发电是最便宜的新发电形式,但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和电力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正在被推迟。 Ofgem表示,将在今年夏天发布下一个价格控制期的提案,这将“确保分销网络为净零过渡做好准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消费者,我们正在为实现净零目标创建需要的基础设施”。
  •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首超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6
    • 11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10月下旬,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10642.6万千瓦,历史性首次超过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类型。截至目前,山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能及其他占3.02%,能源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进入新阶段。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此次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煤电,推动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更替,我省‘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为助推全国‘双碳’目标、服务先行区建设、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加快能源大省向现代能源强省转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山东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超过“十四五”末规划目标两千多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两倍以上,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新能源已成为新增投产电源主力,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增长了1098.4万千瓦。全省光伏、生物质、风电装机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同时,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负荷年均增速将分别达4.4%、4.9%,到2025年可分别达到8600亿千瓦时、1.45亿千瓦。立足资源禀赋,山东加大力度规划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陆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建在运1421万千瓦;加快28个、18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竞争优选35个、1888万千瓦项目纳入鲁北基地“十四五”开发;陆上风电先后完成两批86个项目、2028.145千瓦竞配核准开发。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民企、外企扮演“生力军”角色,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能源成为全省主力电源,煤电正加速向“压舱石”“调节器”角色转变。“今年2月,全省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10月下旬,煤电装机10636.1万千瓦,占比46.88%,较2020年下降20.12个百分点。”山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韩贵业说。山东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退出等行动,系统形成了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投产大型煤电机组14台、602万千瓦,关停小煤电机组347台、966.8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132台次、6572.5万千瓦。“我们正在建设的世界首台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作为‘十三五’期间唯一立项批复的百万千瓦级燃煤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发电热效率首次突破50%,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较常规百万机组发电热效率提高近两个百分点,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十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26.7万吨。”大唐山东公司董事长林跃说。山东坚持“应发尽发、满发满用”,不断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近年来,山东风光消纳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加快储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电调节作用,率先出台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意见,配套若干措施;首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出台国内首个长时储能、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政策,创新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收益模式,有序推动新能源入市等,截至目前,全省新型储能在运项目110个、规模571.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8月15日,全省第一个由配建储能转为独立示范储能电站——红光渔业储能电站投运;10月29日,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项目在菏泽正式开工;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就地消纳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工,有望成为全省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近三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38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个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正式商运,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技术示范工程投运,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首次并网发电,全国容量最大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规划布局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3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引进欣旺达、中储国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枣庄“新能源电池名城”、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我们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积极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岳建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