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耐药检测有助于艾滋病长期有效管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2-01
  •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我国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艾滋病与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同属病毒传染性疾病,也是人类面向未来的重要疾病挑战。

    目前,随着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普及大大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使艾滋病成为可治疗、可管理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随着HIV抗病毒治疗人群的不断累积及治疗时间的延长,HIV病毒耐药性危机等重大挑战也渐露端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专家张彤就艾滋病的防治给出如下建议:

    四分之一感染者未检测,发现者多为中晚期

    据了解,中国在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例以来,30多年间艾滋病感染病例快速增长,传播途径从最初的以吸毒共用注射器及不安全采供血为主,变为性传播、尤其是异性传播为主。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总体低流行,局部高流行的特点,感染人群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20-45岁,但值得注意的是,14-20岁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的感染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仍有很多病人没有被发现。”张彤主任说。来自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尚有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没有检测或不知晓自身感染状况,已发现感染者中疾病晚期比例较高。

    及时发现并坚持治疗,寿命可接近非感染者水平

    感染HIV是否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2017年《柳叶刀》杂志曾发表一篇研究报告,称欧洲和美国感染艾滋病毒的年轻人预期寿命增加了10年,及时并坚持接受药物治疗的感染者预期寿命可接近非感染者。

    中国自2003年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至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张彤主任提到,“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开始接受治疗,真正地改善了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在药品种类上采用国产与进口结合的方式,加快了国际上新药物的引进,让更多的医生和感染者对治疗有了选择。”

    变异将导致药物无效,耐药检测有助于长期管理

    HIV感染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期间一旦HIV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将下降,将可能导致药物无效。

    “从1987年第一个艾滋病抗病毒药物问世以来,到目前一共有30多个单体药,形成有限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HIV病毒变异是从刚开始感染病毒就存在的,当然大多数变异病毒对药物仍然敏感,但是随着耐药病毒的不断出现,尤其是如果出现广泛耐药的病毒,将是对整个治疗体系的严重挑战。”

    张彤主任表示,“耐药检测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手段,可以更早发现潜在的耐药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病毒传播。对于艾滋病长期管理非常重要。”

    二代测序技术更精准,商品化试剂已进入市场

    HIV病毒耐药检测通常采用基因型或者表型检测,前者因相对便捷、成本较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目前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已把HIV病毒耐药检测环节调整到治疗方案制定之前。遗憾的是,国内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数量颇为有限,其中具备CD4检测能力实验室896个,具备病载检测能力实验室260个,而具备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实验室仅38个。

    目前,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在艾滋病的耐药检测中得到应用,从国外的经验看,二代测序技术能有效提升检测的敏感度,减少了人工操作(总计小于2小时)和检测周期(48小时)。“二代测序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对结果有很好的解读能力。北京佑安医院已经建立了这种技术。”张彤说。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1411.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0-12-26
    • 《规范》共九章,包括:样品的采集和处理、HIV抗体检测、HIV-1抗原检测、HIV核酸检测、HIV-1耐药检测、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HIV-1的分离培养、实验室生物安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 《长效注射药物可以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8-27
    • 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可注射的药物,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他们说,这种新药可能提供对感染的长期保护,副作用更少。这种药物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了测试,最终可能取代或补充目前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的复方药物“鸡尾酒疗法”的成分。 犹他大学的健康科学家与来自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和Navigen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领导了这项研究。 “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新的艾滋病毒治疗方案,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与其他批准的药物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Michael S. Kay医学博士说,他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也是密歇根大学生物化学健康教授。“它有很大的潜力来帮助那些遭受耐药性折磨的病人,以及那些将受益于长效、可注射的抗艾滋病毒药物鸡尾酒的人。”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2019年,全球约有17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毒。目前有3800多万人感染了这种病毒。所谓的“药物鸡尾酒疗法”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极大地改善了这类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它也很昂贵,常常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需要患者每天服药。此外,Kay说,由于艾滋病毒经常变异,耐药性是一个持续的挑战,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新药,以产生更有效的联合疗法。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名为CPT31的独特药物,它基于一种d肽,针对HIV融合机制中很少发生突变的关键部位。d肽是天然肽的镜像。想象一下,想想左手和右手。天然肽的基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类似于d肽的左手和右手。 正因为如此,CPT31等d肽在体内无法降解。因此,它们的寿命比天然肽长得多,使它们特别适合长期注射配方。 “除了他们的体内持久性,D-peptides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免疫系统,预防免疫反应,副作用是经常看到与传统的肽和蛋白质药物,”布雷特•韦尔奇(jack Welch)说,他是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之一和高级技术和战略主管Navigen, Inc .,盐湖城公司合作开发CPT31和管理临床试验。“作为一种d肽,我们希望CPT31能够以更低的剂量和更少的副作用提供更广泛的病毒抑制。” 为了看看CPT31是否能够预防HIV感染,Kay和他的同事们首先在健康的猕猴接触到一种叫做SHIV的人猿杂交型HIV病毒的几天前,将这种药物注射到它们体内。这些猴子受到了完全的保护,没有接触到比人类通常接触的高得多的甲肝病毒,也没有出现感染的迹象。随后,科学家们确定了提供完全保护所需的CPT31的最低剂量,这一信息将有助于临床试验。 凯说:“我们认为这种药物本身可以用来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因为最初接触艾滋病毒通常只涉及相对少量的病毒。”“这项研究表明,来自世界各地的绝大多数流行的HIV毒株都能被CPT31有效地阻止。” 但是在疾病的后期,当体内有数十亿的病毒拷贝在循环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将CPT31注射给感染了未经治疗的高病毒载量的SHIV的猴子。在30天的疗程中,这种药物显著降低了他们血液中希夫氏杆菌的存在。然而,由于耐药性,病毒水平在两到三周内反弹,这是用单一药物治疗已建立感染的典型观察结果。 最后,研究人员在停用了cART鸡尾酒药物后,测试了该药物维持病毒抑制的能力。cART将SHIV降低到无法检测的水平,但病毒在停止治疗后迅速反弹(在人类中也可见)。在这项研究中,CPT31本身有效地将病毒保持在一个无法检测的水平几个月(直到停止用药)。 Kay说:“这种简化的‘维持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病毒控制选择,它更经济,服用更方便,副作用更少。” 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同时,Navigen正在开发一种长效可注射的CPT31制剂,目标是只需每三个月注射一次该药物。 韦尔奇说:“与目前难以维持的日常药物方案相比,长效注射制剂似乎更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此外,这种配方所提供的稳定的治疗药物水平,将降低由于每天漏服药片而导致耐药性的风险,同时也会减少副作用。” 定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的人体试验将有助于确定CPT31在人体上是否安全有效。凯说,人类临床试验的整个过程以及随后的FDA批准可能需要数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