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R-SE | 刘春阳、徐丽娟等:深海橄榄岩蚀变过程中的铬(Cr)同位素分馏及其对海洋Cr同位素质量平衡的启示》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05
  • 近年来,稳定铬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示踪地球表生环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氧化还原程度。目前铬同位素海洋循环模型日趋完善,然而深海橄榄岩作为大洋地幔在洋中脊出露与海水接触的代表岩石,它与海水之间的水岩反应对海洋铬元素及同位素循环的影响尚未可知,制约了我们对现代海洋中铬元素循环的理解及其在古海洋氧化还原演化中的应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深海橄榄岩的Cr同位素组成。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jY1NDY0NA==&mid=2247552622&idx=2&sn=01b01f6352c6d08bd69dcf7d90001883&scene=0
相关报告
  • 《赵冠宇等-CG:成岩阶段汞的赋存形式与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应用启示》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4-03
    • 自然界中汞的稳定同位素不仅表现出显著的质量分馏(通常用δ202Hg表示),也表现出奇数和偶数非质量分馏效应(通常用Δ199Hg和Δ200Hg表示)。汞的稳定同位素通常能有效区分其火山和非火山来源,近年来沉积岩石中的汞含量和汞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古火山活动的示踪。然而,火山活动并非汞富集的唯一原因,生物质燃烧、土壤侵蚀、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沉积岩中汞富集及其同位素分馏效应,成岩阶段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也将对沉积岩中汞信号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认识仍有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工作的开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赵冠宇在合作导师廖泽文研究员的指导下,深入探讨成岩阶段有机-无机作用对汞赋存状态及同位素演化的影响,他们在多个沉积剖面中发现,非硫化地层存在协同变化的汞同位素质量与非质量分馏记录,伴随着汞的富集,δ202Hg负向偏移而同时Δ199Hg稍向正偏(图1)。他们的研究指出这一协同变化的汞同位素质量与非质量分馏信号可能是在早期成岩阶段产生的。这暗示着以往通过简单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来研究汞在黑色页岩中的赋存状态的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因为实际地质样品中汞的分布可能是非线性的;并且即使汞含量与某种潜在的汞的赋存相态参数相关性良好也不能表明汞赋存在该相态之中。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地幔交代过程中钙同位素分馏行为方面获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1-21
    • 近期,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深海中心孙卫东研究团队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Dmitri A. Ionov教授以及成都理工大学张兆峰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在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刊发了关于含碳酸盐包体地幔橄榄岩钙同位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理解碳酸盐以及硅酸盐交代地幔过程中的钙同位素分馏行为,应用钙同位素示踪高温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幔交代过程,是造成地幔物质地球化学组分不均一的重要地质过程之一。引起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除了碳酸盐,还有硅酸盐熔体等。因此,全面了解由不同交代介质引起的地幔交代过程中的钙(Ca)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尺度,是应用Ca同位素示踪该地质过程的基本前提。孙卫东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选取了采自Spitsbergen岛屿含碳酸盐包体的地幔橄榄岩,这些橄榄岩依次经历了熔体提取、硅酸盐熔体交代以及碳酸盐包体交代三期地质事件,对该样品进行淋滤实验,并分别对淋滤的碳酸盐相、残余的硅酸盐相以及全岩开展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深入探究硅酸盐以及碳酸盐交代过程中引起的Ca同位素分馏行为。 结果显示,碳酸盐包体比残余硅酸盐富集Sr元素(277–2923 vs. 16–60 ppm),具有变化范围更大且更低的87Sr/86Sr比值(0.7049–0.7141 vs. 0.7036–0.7055),以及低的δ44/40Ca值(0.17–0.68‰ vs. 0.78–1.00‰)。该结果表明,碳酸盐包体的Ca-Sr同位素组成与硅酸盐并未达到平衡状态。残余硅酸盐受熔体提取和硅酸盐熔体交代两期地质过程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熔体提取可提高地幔橄榄岩的δ44/40Ca值,而本地区的残余硅酸盐具有与硅酸盐地球(BSE,0.94 ± 0.05‰)相似或者略低的δ44/40Ca值,说明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可以使得地幔橄榄岩的δ44/40Ca降低0.1–0.2‰。橄榄岩全岩的Ca同位素组成(0.75–0.95‰)与残余硅酸盐相似,均与BSE相近或者略低,说明低含量的碳酸盐包体(约1 wt.%)交代作用并不能显著降低橄榄岩的δ44/40Ca值。相反,由于碳酸盐包体显著富集Sr元素,其交代地幔橄榄岩,可以显著升高橄榄岩全岩的。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联合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深海中心祝红丽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法国蒙彼利埃大学Dmitri A. Ionov教授。 论文信息: Hongli Zhu, Dmitri A. Ionov*, Long Du, Zhaofeng Zhang, Weidong Sun, 2021. Ca-Sr isotope and chemical evidence for distinct sources of carbonatite and silicate mantle metasomatism.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312, 15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