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航材院与德国EOS公司合作成立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9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与德国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公司(以下简称”EOS公司”) 签署了关于建立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航材院李兴无副院长与EOS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Keppler博士分别致词,对双方在金属激光选区熔化技术领域的合作意向及已开展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各自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未来双方的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随后,EOS公司Adrian Keppler博士一行参观了航材院展厅,详细了解了航材院的主要产品和研究成果。

    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拥有多台EOS公司的M290和M400金属成形设备及相关的其他配套设备。依托该中心,未来双方将在增材制造工艺开发及加工服务、设备维护技术服务、材料及工艺参数包的联合开发与销售、以及与增材制造相关的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图 1 航材院-EOS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签字仪式

    图 2 航材院和EOS公司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航材院现拥有17个领域60多个专业,覆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制备与工艺,材料性能检测、表征与评价等专业方向,致力于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发。

    EOS公司成立于 1989 年,是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工业级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全球技术领导者。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EOS提供全面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包含设备系统、材料、工艺参数和咨询服务。

    航材院是国内航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航空材料研究机构之一,对金属零件的增材制造工艺和应用开发具有广泛需求,而EOS公司拥有目前全球最成熟稳定的激光选区熔化金属成形设备,同时拥有丰富的材料及工艺开发经验;此次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对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及全面推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01396
相关报告
  • 《航空化工材料联合研发应用中心正式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22
    • 2019年5月16日,航空工业一飞院与中国昊华集团在咸阳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化工材料联合研发应用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杨兴强,中国昊华集团董事长胡冬晨,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剑、副院长冯军、副总师程普强、综合管理部、总师办、十所、三所、七所等领导共同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航空化工材料联合研发应用中心由一飞院与中国昊华集团共同组建,旨在架设“航空装备研制与化工材料研发”的对接桥梁,通过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航空化工材料研发应用水平,满足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昊华下属西北院、沈阳院、曙光院、锦西院、海化院、北方院以及晨光院等七家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中心的运行工作,各方遵循“需求牵引、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在橡胶密封制品、胶管胶布制品、轮胎、有机透明材料、涂料和有机氟材料等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化合作。 一直以来,中国昊华集团都是一飞院的重要合作伙伴,曾经开展并完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橡胶密封材料及制品、涂装材料、航空轮胎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中国昊华下属各单位始终坚持稳健经营、改革创新,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强的化工材料设计、研发及检测能力,为航空装备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配套服务。 挂牌仪式后,冯军副院长主持了联合研发中心第一次工作会,会上通过了中心章程,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设想,开展了需求对接,中心领导委员会和执行办公室成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单位表示,要充分利用好联合研发应用中心这一平台,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为提升我国航空化工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作出共贡献。 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是自2017年以来双方高层深入交流的新突破,开启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为双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双方将分别利用在飞机设计和化工材料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共同推进我国航空化工材料新品研发、设计改进、应用验证和标准制修订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和研发创新体系,满足航空工业装备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航空化工材料研发应用水平及技术产业发展。
  • 《增材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增材制造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摇滚演唱会 上周,黑色安息日摇滚乐队在法兰克福的表演带给德国摇滚歌手极大震撼,就在同一时间,另一支乐队也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的一个大型会堂里准备自己的演出设备。实际上,这支乐队在此之前还没有接触过自己要演奏的乐器;这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乐器是在演出前一天才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当时,欧洲模具展也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举行,该展会是一个全球性展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模具制造、机床制造和准备开设工厂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欧盟模具展已经举办了20年,不仅展出传统生产技术设备,如焊接、机械加工和注朔成型技术设备,新近出现的3D打印技术设备也出现在了本届展会上。3D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指利用添加材料的方法来制造实体物品的技术。根据欧洲模具展公布的信息,3D打印设备已经有20种不同的方式打印方式,使用的打印材料除了朔料、金属之外,越来越多的其他材料也能被用与3D打印。 大卫·阿杜·阿毗基和其他乐队成员在欧洲模具展上表演所使用的电吉他、电子琴和架子鼓都是使用3D打印技术设备打印出来的,这他们的表演最吸引人观众的地方。大卫他们的表演想人们展示了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第一个趋势:人们利用3D打印技术,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成为一个生产商。 使用3D打印机来制造乐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前,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梅西大学,有一个名叫奥拉夫·迪戈尔的机电一体化教授,他喜欢弹吉他,曾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了一些乐器。随着奥拉夫·迪戈尔的设计乐器的品质不断提高,奥拉夫·迪戈尔将自己制造的乐器图片发表在了自己的博客上;不久就有人联系奥拉夫·迪戈尔,表示愿意购买这些乐器。在2012年,奥拉夫·迪戈尔成了一个叫做“ODD 吉他”的公司,进行小规模地制造乐器。ODD吉他公司每一把吉他都是按照买家的要求定制,因此,每一把吉他都是独一无二的。ODD吉他公司在销售了20多把吉他后,奥拉夫·迪戈尔将销售定制3D打印吉他的业务转给了一个名叫“3D系统”的美国公司,正是3D系统公司为大卫·阿杜·阿毗基他们制造了在欧洲模具展上表演用的乐器。 “沃雷斯联盟”是一家3D打印技术行业资讯公司。在沃雷斯联盟主办的一次展会上,奥拉夫·迪戈尔声称:“销售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产品,几乎不会遇到资金危机。”3D打印机能按照买家要求打印吉他,因此,制造厂商不会有任何库存问题。此外,3D打印机电整个制造产品的过程都由电脑软件控制,如果要对产品进行修改,直接用电脑软件修改即可,无需调整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例如,一些吉他买家告诉奥拉夫·迪戈尔他们想要在电吉他上嵌木板,以保证吉他声音的纯正,奥拉夫·迪戈尔随即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虽然在奥拉夫·迪戈尔看来,在吉他上嵌不嵌木板,发出的声音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种趋势:将传统加工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奥拉夫·迪戈尔对此解释道:“你能用3D打印机打印出所有东西,但所有东西都要用3D打印机来制造,这就有点过了。”因此,奥拉夫·迪戈尔制造的吉他、架子鼓和电子琴都使用了一些使用传统技术制造的零件和电子元件。(虽然3D打印机也能打印出电子元件。)奥拉夫·迪戈尔的想法是用当前最好的加工方法来制造乐器。奥拉夫·迪戈尔制作了一把名叫“蒸汽朋克”的电吉他,“蒸汽朋克”的内部装满了转动的齿轮;“蒸汽朋克”这种精细的结构如果使用常规机床制造,将是十分困难。 在欧洲模具展上,人们还见到了将传统技术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其他应用领域。德国DMG Mori Seiki公司是一家在德国和日本都有生产基地的工业机床制造商,该公司在本次欧洲模具展上,想人们展示了他们制造的融合3D打印技术和传统加工技术的混合加工技术机床原型,该机床自身能存储金属粉末,利用激光将金属粉末融化,并将融化后的液态金属一层层地焊接在一起;除了这种激光打印设备,该机床还配有多轴联动铣削头,能将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去除掉,从而加工出高精度零件。 3D打印技术看起来还不错吧?大卫·阿杜·阿毗基对此已有了深刻印象,但大卫·阿杜·阿毗基认为要是对3D打印机还做一些改进,做出的乐器会更好。不论怎样,这些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乐器足以让奥齐·奥斯本和其他黑色安息日摇滚乐队的成员大吃一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