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0年展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赵若春
  • 发布时间:2020-05-04
  • 4月9日,普华永道发布了《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0年展望》,下面简要介绍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2019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的并购金额为250亿美元,数量为588起,占全球并购总额的6%(2018年占10%)。

    医药领域,随着带量采购全国扩围、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鼓励创新等政策推进,以及资本市场上市新规的助推,并购交易数量维持在400多起的高位,交易金额达到221亿美元,为近四年最高。未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购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疗器械领域,受海外并购停滞的影响,交易额大幅跳水至27亿美元,为近六年最低。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是医疗器械板块集体冲刺资本市场的大年,12家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 原文来源:;https://www.pwccn.com/zh/industries/life-sciences-and-healthcare/publications/china-ma-2019-review-and-2020-outlook-in-pharmaceutical-and-life-science-sectors.html
相关报告
  • 《德勤发布《2020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展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李丹丹
    • 发布时间:2020-03-21
    • 数据驱动型技术不断进化,推动生物医药和医疗技术企业高速发展。因此,企业要充分了解其数据的意义,审视当前的计量指标,确定好新一代关键绩效指标,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做出稳定合理的商业布局。2020年1月10日,德勤(Deloitte)发布《2020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展望》,报告为企业高管在计划2020年及未来战略方案时,提供一些建议举措。 一、创造全新价值 为患者、医疗团队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企业要为患者创造价值,可专注于提供全面的患者体验,即把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可能遇上的所有接触点衔接起来,并与医疗团队相配合。企业可设身处地打造解决方案,如“患者中心”,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数字方式联系起来,解决诊断和护理等各类需求。同样,医疗技术公司可积极加深对终端用户的了解,开发对用户更友好的设备,并探讨如何在非临床环境下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在精准医疗时代,临床试验应该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具有代表性。行业目前正努力扩大临床试验范围,提升少数群体和老人的参与度。利益相关方可探讨远程医疗等方案,以减少复杂情况,以及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接受临床试验。 为劳动力创造价值。在工作场所中,当实际环境、工具和要求发生迅速变化时,企业、系统和实践应顺应这些变化。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企业可探讨新兴科技、有意义的工作和灵活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劳动力创造价值。迈入2020年,预计高管将考虑如何重新设计工作岗位,重塑工作方式,以发挥人机协作效应,借助机器实现指数级的思考速度。 创造市场价值,跟踪明显变化。在生物技术领域,不断上升的估值可能有待事实证明,但健康相关技术公司目前估值已超过十亿美元,其中许多公司在去年已达到独角兽规模。医疗技术领域也进入了十亿美元时代,2019年达成多笔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是规模最大的一年。2020年,这一转变预计将继续向罕见病以及对未满足需求的治疗方向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已开始对专门从事基因疗法的公司进行投资或收购。制造业预计将成为基因疗法的关键分水岭。大型制药公司、医药生产外包企业(CMO)和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CDMO)正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产能,例如新增设施、扩张或收购。 个性化用药和罕用药的需求不断增长,正推动对大分子产品的研发投资。有发现指出,研发活动是资本回报递减的起因,尤其由于在后期产品管线的资产数量较少,以及每项资产的潜在销售额较低。资本回报有可能成为2020年重要的关键指标之一,这一指标为考虑与其他公司合作的企业提供洞察,并帮助他们了解控制资本分配将能获得的效益,从而提升盈利水平。 二、掌握机遇,提升效能 以技术加快研发速度。人工智能正在开启智能药品开发的新时代。2020年,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激增,谷歌等科技龙头企业也在人工智能生化领域取得了进展,有望带来新的发展。预计医药企业将继续与其他公司合作,以便获得优势。药品审批率也大幅增长。快速审批新药品已逐渐成为“新常态”,但质量、安全和成本问题也同时备受关注。 提升运营效率。小容量、个性化用药的需求正驱使企业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转向多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将逐渐聚焦于未来智慧工厂,这些工厂可提供数字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网络以及灵活的生产流程。凭借数字化的中枢核心,发布药品的所需天数可能将从100天减至7天。数据驱动的制造业将在2020年带来更多令人振奋的表现,并推动质量再度获得关注。各公司必须重新考虑其管控质量与合规成本的方式,并且可能提高敏捷性。借助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各企业可以实时追踪生产效率情况,降低人为过失风险。与其他企业合作并充分利用外包机遇将是其中一大成功要素。合作伙伴的专业技能有助于解决生产、供应链和分销问题。主要的外包领域包括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和大数据能力。 三、筑就未来发展 注入创新资金,开发创新疗法。创新疗法能够解决尚未满足的需求,但是通常代价高昂。比如,基因疗法不仅标榜可缓解患病症状,还可使患者彻底痊愈。然而,不论是公共系统还是民营系统,都无法承担这类药品的价格。2020年,企业不仅会出售疗法,也将进军医疗健康融资行业,推进药物定价及报销方式创新。基因和细胞疗法出现商业化趋势,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药品定价的态度日益审慎。2020年的聚焦点可能仍是药价、医疗花费、市场准入。生物制药和医疗技术的数字化转型。这些设备和产生的数据可能刺激新的分析工具出现,掀起新的思潮,驱动个性化、实时的决策制定,改善治疗效果。 创新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研究表明,医药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其企业财务绩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方似乎越来越关注医药公司在环境及社会方面的表现。企业自愿响应对社会发展广泛有益的倡议,此外,部分地区的政府甚至规定企业有义务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支出。企业可能寻求包括公共私营合作制在内的多种方式,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向创新与患者计划靠拢,因为这对企业自身和社会而言都十分有益。 四、放眼未来:销售发展轨迹 2019年至2024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6.9%。到2024年,预计肿瘤药品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4%。同期,预计全球罕见药销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出非罕见药一倍,达到12.3%。体外诊断类别在全球医疗技术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2018年达12.9%,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保持设备领域排名第一的地位。2020年,药品定价更加疑云密布,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下降带来重重挑战(预计将从2018年的21.6%降至2024年的18%)。到2024年,价值1,980亿美元的销售额将因专利过期而受影响,预计抗风湿病药品销量也将下滑,年复合增长率为-1.0%。面临下游定价压力、非传统企业带来的挑战、收紧的政策措施,以及行业整合导致的运营低效,医疗技术公司不得不实施有效的成本降低策略,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医疗技术公司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主动采取措施并积极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是关键所在。
  • 《普华永道:《2018年全球创新1000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08
    • 制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产业。如果该领域公司希望保持竞争力,需要将相当一大部分预算投入到研发方面。普华永道(PwC)近期发布了《2018年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报告。根据报告,在制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行业,按研发支出排名,一些公司表现尤为突出:罗氏、强生、默沙东位列榜单前三位。 研发支出按国家划分,美国排名第一,共有72家公司上榜;日本排名第二,共有15家公司上榜。此次榜单中,中国有8家制药公司上榜,分别为:恒瑞医药(第467位)、百济神州(第469位)、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第505位)、复星医药(第726位)、四川科伦药业(第879位)、上海医药(第925位)、华润医药(第952位)、石药集团(第967位)。 以下是制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领域2018年研发投入最多的5家公司及其近期进展: 1、罗氏 罗氏在2017年的研发支出为118亿美元,2018年为108亿美元,在制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领域名列第一。对研发的巨额投资似乎也会有回报,罗氏最近推出了首个IVD pan-TRK免疫组化检测产品,该产品是一种体外诊断产品(IVD),将用于分析性研究。这款产品能够检测癌症中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蛋白,被设计用来测量肿瘤组织中TRK的患病率,识别野生型和嵌合融合蛋白。有一些罕见的癌症很大程度上是由TRK蛋白定义的,例如青少年乳腺癌和婴儿纤维肉瘤,这种IVD产品对研究这些癌症的研究人员有很大的帮助。 2、强生 强生在2017年的研发支出为91亿美元,2018年为106亿美元,增长了15亿美元。相比之下,该公司收入在同一时间段内增长了46亿美元。强生研发产品的一个例子是HELIOSTAR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最近在一项临床研究中被用于治疗房颤患者。该产品有10个电极,通过一次射频能量应用即可实现肺静脉隔离。参与该研究的心脏电生理学家Rodney Horton博士表示,“这种新的球囊导管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符合任何肺静脉解剖结构,允许单独控制电极,在肺静脉周围消融时提供量身定制的能量。” 3、默沙东 默沙东在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102亿美元,在本报告中名列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报告排名前5的生物技术公司中,默沙东的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最高,为25.4%。这种对研发的关注程度对默沙东有许多好处,该公司在新疗法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最近,默沙东已经开始在美国提交埃博拉疫苗的上市申请文件,该疫苗于2016年被FDA授予了突破性药物资格,默沙东希望该疫苗能够帮助打击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爆发。 这款疫苗只是默沙东最近推动产品上市的进展之一。除此之外,美国FDA还已批准其PD-1抑制剂Keytruda用于治疗肝细胞癌。Keytruda是一款重磅免疫肿瘤学产品,在治疗食管癌等某些类型的癌症方面已被证明比化疗更为有效。 4、诺华 诺华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为85亿美元,比2017年减少了11亿美元。尽管研发花费更少,但在开发新疗法方面,诺华仍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治疗血液癌症的研究中,该公司CAR-T细胞疗法Kymriah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显示出持久的疗效。但诺华也一直在评估其研发管线,2018年放弃了大约20%的研究项目,将重心放在其认为是核心治疗领域的项目上。此举在2019年将为诺华带来怎样的回报仍有待观察。 5、辉瑞 辉瑞在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77亿美元,略低于2017年的79亿美元预算。与报告中的其他公司一样,辉瑞研发管线中也有很多新产品。最近,该公司靶向抗癌药Daurismo(glasdegib)获得美国FDA批准,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D-AC)化疗,一线治疗新确诊的两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成人患者: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年AML患者,以及因同时存在其他疾病而不适合进行强化诱导化疗的AML成人患者。此次批准,使Daurismo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FDA批准治疗AML的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将为因年龄或其他疾病无法接受强化化疗的难治性患者群体提供一个大幅改善总体生存的重要治疗选择。目前,辉瑞也正在研究Daurismo与其他AML常用疗法的联合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