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套国产化LNG冷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超1100万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8-11
  • 近日,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6160吨,相当于植树约34.1万棵。这标志着国内LNG冷能发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对我国加快LNG冷能利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LNG冷能发电是将LNG气化外输过程中产生的冷能有效利用参与发电。该套冷能发电装置依托宁波“绿能港”接收站二期工程项目已建成的分体式中间介质气化器建设,设计年发电量约230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8万棵,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5/0721/c9828a503537/page.htm
相关报告
  • 《国内首套国产化LNG冷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4
    • 近日,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累计发电量突破1100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160吨,植树约34.1万棵。这标志着国内LNG冷能发电领域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应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中国海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重要突破。 LNG冷能发电是将LNG气化外输过程中产生的冷能有效利用参与发电。该套冷能发电装置依托宁波“绿能港”接收站二期工程项目已建成的分体式中间介质气化器建设,设计年发电量约2300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植树造林78万棵,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冷能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国内研究进程中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技术经验借鉴。自2024年该装置开始调试以来,宁波“绿能港”项目团队坚持党建引领,集中力量完成从无到有的生产运营经验积累、高难度操作所需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等攻坚任务,成功实现多个重要节点,为后续LNG行业冷能利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宁波“绿能港”将在集团公司和气电集团的指导下,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清洁能源利用中心建设目标,一体化制定接收站加工计划、冷能发电与下游冷能空分运行策略,高效实现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绿色电力就地消纳,推动冷能梯级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双提升,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海油强劲动能。
  • 《国内首套国产化LNG冷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6
    • 7月1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套国产化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累计发电突破1100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160吨,植树约34.1万棵。这标志着国内LNG冷能发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对我国加快LNG冷能利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LNG冷能发电是将LNG气化外输过程中产生的冷能有效利用参与发电。该套冷能发电装置依托宁波“绿能港”接收站二期工程项目已建成的分体式中间介质气化器建设,设计年发电量约2300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植树造林78万棵,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该套冷能发电装置采用低温朗肯循环工艺,以海水为热源,LNG为冷源,丙烷为工作介质,由海水将热量传递给液态丙烷后使之变成一定压力的气态丙烷,气态丙烷推动与发电机相连接的透平做功并发电,LNG将冷能传递给做功后的气态丙烷使之重新变成液态丙烷,从而实现LNG冷能有效利用发电。 宁波“绿能港”冷能发电装置的顺利投用与平稳运行,丰富了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方式,是中国海油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力举措。下一步,中国海油将锚定冷能综合利用潜能,以产能、用能两侧为切入点,实现绿色电力利用与降本增效最大化,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贡献海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