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2025年将达到52%》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3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2025年将达到52%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蓝皮书预测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5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约为38%,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52%。

    “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2020年人均年用电量提高到5331千瓦时,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千瓦时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由2015年的27.2%上升至2020年的33.9%,电网技术及发电效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蓝皮书指出,展望“十四五”时期,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来看,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在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环节、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等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技术短板问题。

    与此同时,蓝皮书指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阶段,实现“双碳”目标难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要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中国需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同时,建立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力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任务是,加快电气化推动低碳化步伐,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民用领域的“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建设;在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中,加快构建以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蓝皮书还指出,在“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加大,全球油气贸易市场参与程度加深,专业服务业务与油气投资协同发展。中国企业必须认清国际油气合作发展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国际油气合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5573.html
相关报告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有望达5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5
    • “预计202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有望首次达到总装机规模的一半。”在近日举行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说。 郝英杰表示,在上述13亿千瓦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中,水电约4.1亿千瓦,并网风电约3.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约4.0亿千瓦,核电5557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正是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2年基建新增装机规模将创历年新高,全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亿千瓦左右。 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全年电力消费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力装机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 受电煤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9月、10月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多地采取有序用电措施。电力行业全力以赴保民生、保发电、保供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升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保障能力。2021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底,全国有序用电规模基本清零,仅个别省份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动执行有序用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提供了最主要支撑。”郝英杰表示,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电能替代等带动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上年基数前后变化等因素,并结合专家预判,预计2022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万亿千瓦时至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至6%,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总体呈逐季上升态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表示,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基于对气温、水电来水、电煤供应等关键要素的分析,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不过,2022年的电力供需形势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气温变动、外贸出口增长等影响着电力消费需求,而电力燃料供应、主要流域降水情况等,给电力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王益烜分析说,当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高达60%,燃料的供应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供应情况。同时,目前尚难准确预测2022年汛期降水情况,水电出力具体情况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期,这决定了未来用电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长4.8%,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加近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排名第十位国家全年用电量总额。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行业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力推动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对此,郝英杰建议,一是要加快研发和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要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以及低成本CCUS等技术创新。 二是科学有序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要持续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在东部地区建立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在西部北部地区加大风能、太阳能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力度。针对新能源配置储能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储能促进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功率支撑等多重作用。 三是科学有序推进煤电清洁转型,继续发挥煤电基础性作用。在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过程中,要统筹考虑煤电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及机组的技术特性,对不同类型的机组采用不同的供电煤耗改造基准线,不“一刀切”。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疏导“三改联动”技改成本。 四是加快构建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要加大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对电力柔性负荷进行策略引导和集中控制,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化解短时电力供需矛盾。将新型电力设备等多类型需求响应资源统筹纳入电力运行调度,提高电网的灵活性。
  • 《广东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达48%》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5
    • 本报讯 7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8%左右;备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为广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4%左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达峰后碳排放稳中有降。 《意见》透露,到2050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提升,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高度发达,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据悉,广东将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持续淘汰煤电落后产能,适度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大力遏制油品消费过快增长,油品消费“十五五”时期达峰并稳中有降。发挥天然气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和利用水平。强化风险管控,做好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与此同时,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东粤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适度发展陆上风电。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积极接收省外清洁电力。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