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国微集团EDA联合实验室揭牌》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2
  • 8月7日,东南大学与国微集团共同建设的东南大学-国微集团EDA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保平、副校长丁辉、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陆卫兵、首席教授时龙兴、国家ASIC工程中心主任杨军、国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学良、总裁帅红宇等出席揭牌仪式,江北新区、东南大学相关职能部门、教师代表参加仪式。仪式由时龙兴主持,丁辉、帅红宇上台揭牌,罗群、王保平、陈潺嵋、时龙兴、黄学良、陆卫兵上台见证。

    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工业软件,也是我国集成电路受制约最重的环节,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命门”。为此,江北新区和东南大学正在筹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国微集团EDA联合实验室是其重要组成之一。该中心将由国内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和设计领域的骨干企业加盟,围绕国产EDA面临的主要问题,主攻EDA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及标准、下一代智能EDA共性技术研发、高能效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定制流程开发、功率电子设计方法学和定制流程开发以及EDA人才培养。

    国微集团先后承接过国家集成电路908、909工程,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主创新实力雄厚,且母公司国微控股是上市公司。国微集团是核高基重大专项EDA课题的承担单位,研发了数字后端布局布线软件和硬件仿真加速器,是国内EDA骨干企业。

    揭牌仪式上,国微集团董事长黄学良介绍了国微集团面向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在EDA行业近年来的布局。东南大学国家ASIC工程中心主任杨军报告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市委常委罗群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江北新区早做谋划,立足创新依靠创新,正全力以赴打造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副校长王保平指出,东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样肩负着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希望学校能够和江北新区、国微集团进一步创新形式,搭建更宽领域的合作平台。

相关报告
  • 《东南大学-国微集团联合实验室揭牌》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8-12
    • 8月7日,东南大学—国微集团EDA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江苏南京江北新区举行。 据东大新闻网报道,东南大学国家ASIC工程中心主任杨军表示,EDA联合实验室以成为中国EDA行业的“IMEC”为目标,将EDA创新中心打造成我国EDA产业的技术发源地、示范地、人才汇聚地,将EDA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东南大学和国微集团共同发展EDA的载体。 据了解,东南大学拥有全国两个集成电路工程中心之一“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微集团先后承接过国家集成电路908、909工程,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由国内EDA和设计领域的骨干企业加盟,围绕国产EDA面临的市场、技术和人才3个主要问题,完成国产EDA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及标准、下一代智能EDA共性技术研发、高能效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定制流程开发、功率电子设计方法学和定制流程开发、EDA人才培养等6大使命,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产EDA的健康创新环境。
  • 《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2-02
    • 11月29日上午,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在苏州长光华芯正式揭牌成立。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吴旭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亮,高新区科创局局长李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冀晓燕、研究员刘建平,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董事长闵大勇、院长王俊、常务副院长李顺峰等出席活动。 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董事长闵大勇致辞表示,“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意义重大。长光华芯正处于上市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是研究院围绕核心的半导体激光器领域所做的一个重要的横向业务扩展,将目前长光华芯公司核心的半导体激光器从短波红外和近红外领域拓展到可见光领域。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在氮化镓激光器拥有十多年深厚的研究基础。我们相信,乘着“太湖光子中心”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东风,我们双方的合作,是“东纳米”和“西光子”的一次强强联手,未来必将开花结果,填补又一项国内技术空白,从源头实现又一应用领域激光芯片的国产化,促进光子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致辞表示,要发展半导体及光电子,既需要研发能力,也需要区域聚集,纳米所从建立开始一直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但是技术强、体系弱,长光华芯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也有对市场需求敏锐的嗅觉,这是科研项目产业化的典型,从区域聚集的角度看,苏州有良好的科研和产业基础,希望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前端的技术科研能力、后端技术、工艺、质量水平,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定向技术研究,通过前端技术突破,提升产品水平,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市场牵引和成果转化,打造最强的创新联合体!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虎丘区副区长吴旭翔致辞表示,当前,苏州高新区正全力建设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受大国竞争、科技变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光电子产业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中国科学院纳米所与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构建产业科研联合创新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联合建立“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将有力推动“东纳米”和“西光子”在高端创新资源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打造“太湖光子中心”建设样板范例。 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 氮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体系,氮化镓蓝绿光激光器未来在激光显示、有色金属加工等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氮化镓的蓝绿光激光器是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器件中最具技术难度和产业高度的关键产品,目前在国内还属空白。 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依托研究院与纳米所双方各自在光电器件、半导体材料、微纳加工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长光华芯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以氮化镓激光器的前沿物理基础和技术研究为牵引,整合纳米所学科力量,攻坚克难,共同凝练并合作开展相关方向的导向性研究,率先填补国内在氮化镓的蓝绿光激光器等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的空白,全力构建中国激光产业链的完整性、领先性。 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俊介绍了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建设总体思路以及支持太湖光子中心建设的计划。研究院秉持“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发展战略,围绕光电与化合物半导体开展业务拓展与投资孵化工作,目前公司拥有砷化镓、磷化铟和氮化镓三大材料体系,2寸GaN激光器研发能力以及3吋磷化铟和6吋砷化镓激光器的生产线。未来,长光华芯将继续对标国际顶尖水准,打造基于多种化合物半导体的光电与电子器件的材料、工艺以及封装技术开发的先进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平台建设完成后,激光芯片和器件生产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研发和工艺平台具备支持全系列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目前国际领先的6吋化合物生产线基础上,推动研发硬件条件以及研发生产水平全面达到国际顶尖,具备多领域的国产器件与模块进口替代能力,全力构建政府、资本、产业、区域、研究所及企业、上下游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的新一代中国激光国产化产业生态链,推动我国激光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刘建平研究员介绍了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未来工作计划。纳米所团队深耕十多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氮化镓蓝光和绿光激光器。联合实验室集合了纳米所的研发团队和技术能力,长光华芯全球领先的激光芯片IDM全流程工艺平台和生产线,强强联合,必将打破氮化镓激光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力争太湖光子中心成为氮化镓激光芯片国产化首发地。 未来,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将持续加大在氮化镓激光器技术领域的资源投入,以获取持续发展的动能与活力,也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契机,进一步升级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扩展、延伸产品技术合作领域,夯实中国激光产业链的基石与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