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冠感染和后遗症风险,维生素C和锌补充剂真的有用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2
  •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将维生素C列为唯一新冠预防药品。那么维生素C与新冠感染和后遗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维生素C之外的补剂,如L-精氨酸、锌等对新冠感染有用吗?我们一起看一下临床研究和大规模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新冠感染中,维生素C、L-精氨酸和锌如何作用?

    人体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稳态和调节血管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内皮细胞有新冠病毒繁殖所需的所有辅助因子,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组织蛋白酶B和D、神经蛋白酶-1、转铁蛋白受体等,因此是新冠病毒的天然靶点。

    自疫情爆发以来,通过对新冠患者的尸检证实: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内皮细胞,导致全身性内皮细胞损伤;由新冠感染或随后的炎症直接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可使血管张力改变、通透性增加,出现组织水肿和促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栓塞;高血压、吸烟、既往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管特别脆弱,往往在新冠感染中有不良后果[1-3]。

    临床试验表明,维生素C可以改善由不同应激源引起的氧化失衡和血管重塑,并减弱内皮屏障通透性[4]。因此,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内皮通透性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在新冠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感染后恢复过程中;L-精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可作为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底物,eNOS是内皮细胞中的一种关键酶,已被证明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5];锌是人体内含量仅次于铁的第二大微量金属,对T细胞的生长和活性以及细胞因子风暴具有调节作用。此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一种锌金属蛋白酶,对冠状病毒进入细胞很重要。

    临床研究:维C和锌无治疗作用,但可增加抗体产生

    2021年,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开放标签试验,以观察锌和维生素C对新冠患者的影响。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214名新冠患者中的50名(23.4%)被随机分配到常规护理组,48名(22.4%)被随机分配到维生素C(8000mg)组,58名(27.1%)被随机分配到葡萄糖酸锌组(50mg),58人(27.1%)被随机分配到两种补充剂均有组。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维生素C和锌的患者与接受标准护理的患者之间无论是在症状的严重程度,还是在持续时间上均无显著差异。克利夫兰诊所胸部和心血管研究所科学家Milind Desai表示:“临床实验证明与新冠患者标准护理相比,加服维生素C和锌并无治疗效果。”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开放标签试验,以观察新冠感染后,锌和维生素C对中和抗体产生的影响。研究队列由422名男性组成:68人口服锌+维生素C,81人口服维生素C,67人口服羟氯喹,99人口服伊维菌素,107人使用聚维酮碘喉喷雾剂。

    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抗体(IgG)水平在基线时相当,但到第42天时显著增加。其中,锌+维生素C组中和抗体阳性的转化率最高(46.7%),高于维生素C组(19.6%)、羟氯喹组(30.8%)、伊维菌素组(20%)和聚维酮碘组(9.8%)。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口服锌+维生素C在新冠感染后刺激抗体产生的功效。

    L-精氨酸+维C可减轻新冠后遗症

    202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和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等研究团队在意大利进行了一项全国性LINCOLN调查,以确定L-精氨酸和维C对新冠后遗症的影响。1390名新冠患者被均分两组接受30天治疗,第一组(n=869)每天接受L-精氨酸1.66g和500mg脂质体维生素C,第二组(n=521)接受多种维生素组合治疗(维生素B1:388mg;维生素B2:443mg;烟酰胺:18mg;叶酸:200mg;泛酸:2493g;维生素B6:831mg;维生素B12:416mg)。研究使用改良的0-10分博格分类比量表对新冠后遗症感知进行评分(其中10表示无法忍受)。

    调查发现,与接受多种维生素组合治疗的患者相比,L-精氨酸+维生素C治疗组的患者得分显著较低,且两组之间没有其他显著差异。这表明L-精氨酸和维生素C组合减轻了新冠后遗症。这项调查基于一个强有力的依据,即新冠后遗症中的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感染伴有连续的炎症细胞募集和内皮功能障碍,这可以解释在新冠患者中观察到的血管微循环受损,引发血管收缩、缺血和促凝状态。研究人员指出,内皮炎症可能是长期新冠患者全身血管微循环功能受损的关键机制。这项调查首次显示了L-精氨酸和维生素C的组合在长期新冠中的有益作用。

    日前,新冠疫情高峰在各地区此起彼伏,并伴随着药物短缺。在药物之外,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来对抗新冠感染,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大量自身探索的“新冠偏方”,诸如盐蒸橙子、红糖葱姜水、电解水和黄桃罐头等。这些经验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病情。但是也有大量喝水,导致水中毒的案例。所以,我们在面对新冠感染时,要先了解非药物物质的作用原理,避免盲目行为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d6ce52890cb.html
相关报告
  • 《维生素D可降低新冠感染和死亡风险,或是减轻大流行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8
    • 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亿人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这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免疫力低下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等。而之前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患COVID-19的风险也更高。维生素D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价格便宜,副作用相对较少,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降低新冠大流行感染率的一个新的机会,但补充维生素D是否能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COVID-19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了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补充与COVID-19感染和感染后30天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与新冠感染风险和感染后30天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有关。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一种安全、广泛可用和负担得起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程度。 之前的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感染COVID-19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维生素D缺乏者的感染新冠的风险显著增加。而维生素D长期以来被认为可以改善免疫反应。一项发表在 BMJ 的对2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减少了12%【2】。还有一些小规模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够显著减少新冠患者进入ICU的风险。 一项针对COVID-19住院患者(n=15968)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住院前15天服用维生素D2可降低33%的死亡率,服用维生素D3可降低25%的死亡率【3】。而另一项在以色列进行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40ng/ml)的新冠感染者来说,维生素D缺乏(<20ng/ml)的新冠感染者的重症风险增加了14倍【4】。 但也有Meta分析显示,没有发现维生素D补充与COVID-19感染风险、死亡率和ICU入院率之间的统计学显著关系【5】。 鉴于当前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补充维生素D作为COVID-19感染的预防或治疗进行更多研究。在这篇论文中,研究团队分析了一大批美国退伍军人,将他们的维生素D3和D2补充与COVID-19感染风险和死亡率和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2和D3填充分别与COVID-19感染风险减少28%和20%相关。在COVID-19感染后30天内,维生素D3组死亡率降低33%,D2组死亡率降低25%。 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维生素D血液水平后,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的人比补充低剂量维生素D的人获得更大的益处。补充维生素D后,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在0-19ng/ml之间的人的COVID-19感染下降幅度最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安全、广泛可用和负担得起的治疗方法,维生素D(尤其是维生素D3)可能有助于减轻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程度。 此外,除了通过补充剂补充维生素D以外,晒太阳、多吃海鱼、蛋类、牛奶、蘑菇,都能够补充维生素D。
  • 《柳叶刀子刊:新冠感染后使用二甲双胍或可将患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40%!》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5
    •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于新冠后遗症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感染 SARS-CoV-2 可导致 COVID-19 后病症,也称为长期 COVID,简称“长新冠”。长新冠是异质性的,从单一症状到严重的多器官受累,从轻微和短暂的到长期衰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长新冠不成比例地影响属于种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因此,防止长新冠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评估了在 SARS-CoV-2 感染后立即使用二甲双胍、伊维菌素或氟伏沙明对门诊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可以降低长期 COVID 的风险。该研究题为“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incidence of post-COVID-19 condition over 10 months (COVID-OU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quadruple-blind, parallel-group, phase 3 trial”,发表在The Lancet子刊杂志。 在现有的研究中, SARS-CoV-2 感染后长新冠流行率的估计不同。在大流行初期,感染后超过 4 周的症状并未得到充分认识,而且大多数试验对参与者的跟踪时间不超过 35 天。被医疗提供者诊断为长期 COVID 的感染 SARS-CoV-2 的成年人的比例仍然很少描述。以往的研究人员试图使用电子健康记录 (EHR) 数据来了解长新冠,但可靠地捕捉这种情况具有挑战性。直到2021年10月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加入长新冠的代码,人们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担忧。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随机、四盲、安慰剂对照的 3 期试验 (COVID-OUT)在美国的六个地点进行。主要结果是在开始研究药物后第 14 天出现严重的 COVID-19,。一个关键的次要结果是长新冠的发生率;该试验包括每月随访 300 天,以评估预先设定的次要假设,即早期使用研究药物治疗 COVID-19 可预防长新冠。 严重 COVID-19 被定义为满足四部分二元复合结果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家庭血氧仪低氧血症、急诊就诊、住院或因 COVID-19 死亡。 2020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2 年 1 月 28 日期间,研究人员对 6602 人进行了资格评估,并随机分配了 1431 人。在主要的改良意向性治疗人群的 1323 名参与者中,1126 名同意进行长期随访,并在第 180 天的长新冠评估后完成至少一项调查。其中564 名接受二甲双胍,562 名接受匹配的安慰剂;361 人接受了伊维菌素,378 人接受了匹配的安慰剂,297 人接受了氟伏沙明,298 人接受了匹配的安慰剂。 从症状出现到开始研究药物的中位持续时间为 5 天 ,1108 名参与者中有 519 人 (46.8%) 在症状出现后 4 天内开始研究药物。总体而言,1126 名参与者中有 619 名 (55.0%) 在入组前接受了初级 SARS-CoV-2 系列疫苗接种,其中 57 名 (5.1%) 接受了 2021 年的初始单价加强剂。 到第 300 天,接受二甲双胍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6.3% ,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10.4%。研究人员表明二甲双胍降低长新冠风险的作用在按先验基线风险因素分类的亚组中是一致的。当二甲双胍在症状出现后不到 4 天内开始使用时,其降低长新冠风险的效果可能比那些在 4 天内开始使用二甲双胍的人更大或出现症状后更长时间。 伊维菌素和氟伏沙明对长新冠的发生率均无显着影响。到第 300 天,接受伊维菌素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7.7%,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8.1%;接受氟伏沙明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10.1%,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7.5%。 总体而言,到第 300 天时,632 名女性参与者中的 69 人(10.9%)和 494 名男性参与者中的 24 人(4.9%)被诊断为长新冠。在至少接种过初级 SARS-CoV-2 疫苗的参与者中系列中,619 人中有 41 人(6.6%)报告诊断为长新冠,而 507 人中有 52 人(10.3%)未接种疫苗。在入组前接受过加强疫苗接种的 57 名参与者中,只有一名参与者报告了长新冠的诊断。 总之,在 10 个月的随访期间,使用二甲双胍对早期门诊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可将随后发生长新冠的风险降低 41.3%。这一发现与试验前 14 天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重症 COVID-19 的医疗保健利用率降低 42.3% 一致。氟伏沙明和伊维菌素并未降低长新冠的风险,这也与第 14 天严重 COVID-19 结果的发现一致。 随着 COVID-19 大流行的继续发展,所有疗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干预试验来评估长新冠发病率,包括接受过疫苗接种和加强疫苗接种的人群以及之前感染过 SARS-CoV-2 的人群。长新冠是一种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健康、心理健康和经济后遗症。因此,正如专家所说:我们不能只看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它给我们提供的机遇,以及让人类如何重新思考。后新冠时期既不能“恐冠”也不能“轻冠”。 来源: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3)00299-2/fulltext#%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