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封面 | 2019-2020 年澳大利亚特大火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04
  •   2024 年 11 月 28 日,《Nature》第 635 卷第 8040 期封面上,一只黑色小袋鼠 (Wallabia bicolor) 在 2020 年 2 月澳大利亚康兰角 (Cape Conran) 的一场野火烧焦后,手里抓着一些稀缺的食物。2019-20年,全球前所未有的特大火灾席卷了澳大利亚的森林和林地,烧毁了超过 1000 万公顷的土地。在本周的期刊中,Don Driscoll 及其同事揭示了这场大火对该国生物多样性的全面影响。该篇文章《Biodiversity impacts of the 2019–2020 Australian megafires》在2024年11月13日发布于《Nature》。


      本研究揭示了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生物多样性的多方面影响,并强调了一些关键机制。高频率和短间隔火灾显著限制了生态系统恢复时间,削弱了物种生存能力,而高强度火灾对物种的正负响应幅度更大,凸显了减少火灾频率和延长火灾间隔的重要性。未烧毁区域和保护区在缓解火灾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烧毁区域为物种提供了种群恢复的来源,而保护区通过丰富的栖息资源和较低的外界威胁缓冲了火灾的负面效应。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对火灾的适应能力。火灾前的干旱条件加剧了火灾对物种的负面影响,但适度干旱可能减少竞争压力,间接影响恢复模式。此外,不同分类群和生态系统的火灾响应差异显著,例如哺乳动物对火灾的响应最为剧烈,而雨林等湿润生态系统在高强度火灾中受损更大但具有恢复能力。本研究建议通过快速扑灭火灾、扩大未烧毁区域覆盖和保护湿润生态系统来减轻火灾影响,同时借鉴原住民火管理实践。未来需要更长期的监测和综合研究,以明确物种的长期恢复模式,并应对火灾与其他环境压力的复杂交互。研究最后强调,全球减排化石燃料是降低火灾威胁的根本途径。

    图 | 更极端的火前干扰和更广泛或更严重的火灾导致火灾后更大的增加和更大的下降。上行和下行分别表示高干扰关系和低干扰关系。效果大小仅供参考。(来源:文章原文)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174-6
相关报告
  • 《入侵物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灭绝威胁》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5-31
    • 本周,一个极端的头条新闻宣布,世界上有八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一份联合国报告引起了公众对这一情况的关注,根据该报告,这一惊人的数字是五个直接原因的结果:土地和海洋利用的变化;直接开发生物;气候变化;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后一种入侵物种,对澳大利亚动植物的威胁超过任何其他单一因素。澳大利亚估计有60万种动植物。在这些物种中,大约有100种在过去的200年里灭绝了。目前,超过1770个国家被列为濒危物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灭绝率最高的国家,入侵物种是我们的头号威胁。尽管澳大利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已经显著减缓了新入侵物种的数量,但那些已经在这里的物种继续传播,其累积效应正在增长。最近的研究强调,澳大利亚1257种濒危物种受到207种入侵植物、57种动物和三种病原体的直接影响。在澳大利亚,入侵物种的成本随着每一次新的评估而持续增长。最新的估计显示,2011年至2012年,控制入侵物种的成本和农民的经济损失为136亿澳元。我们的沙漠也不能幸免。大多数由猫引起的本土脊椎动物灭绝都发生在我们干燥的内陆沙漠和热带稀树草原上,而外来的巴布尔草和甘巴草则通过不断变化的火灾环境创造了永久性的变化。澳大利亚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也在许多方面受到威胁。澳大利亚的河流和湖泊也日益受到外来物种的控制。墨累达令盆地约90%的鱼类是欧洲鲤鱼,罗非鱼正在入侵昆士兰州北部的许多河流系统,赶走当地物种。 澳大利亚在有效管理入侵物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IPBES报告呼吁采取“变革行动”。在这方面,澳大利亚也走在了前列,研究基因技术抑制生物的潜力,比如甘蔗蟾蜍。过去和现在的入侵物种项目都得到了政府和工业界的支持。这为我们提供了长期解决方案和有效政策所需的投资类型。与许多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现在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拥有有效的生物安全政策和强大的生物安全投资。我们将继续打击入侵物种,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丧失。
  • 《印度洋海面温度变化导致澳大利亚气候异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4-09
    •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炎热和干燥。 这项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ARC极端气候卓越研究中心(the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limate Extremes)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为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以及管理印度洋变化引起的风险带来了希望。 首席研究员、ARC极端气候卓越研究中心的Nerilie Abram表示,其所研究的印度洋偶极子现象是造成去年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和创纪录高温的重要原因。Abram表示,2019年的事件,被称为正的印度洋偶极子,是一个大事件,它切断了澳大利亚南部冬季和春季降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为夏季肆虐澳大利亚的大火创造了极端炎热和干燥的条件。 WHOI气候科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Caroline Ummenhofer补充表示,印度洋偶极子不仅影响澳大利亚的气候,还与东非的洪水、印度季风的变化、印度尼西亚的干旱和火灾有关,这些地区均在2019年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期间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气候变化。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研究表明,在20世纪,这些历史上罕见的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科学家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情况预计会进一步恶化。 Abram表示,从历史上看,2019年这样的强事件是非常罕见的,从1240年开始至今的重建过程中,仅发生了10起此类事件,但其中的4起发生在过去的60年里。 (李桂菊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