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8 日,《Nature》第 635 卷第 8040 期封面上,一只黑色小袋鼠 (Wallabia bicolor) 在 2020 年 2 月澳大利亚康兰角 (Cape Conran) 的一场野火烧焦后,手里抓着一些稀缺的食物。2019-20年,全球前所未有的特大火灾席卷了澳大利亚的森林和林地,烧毁了超过 1000 万公顷的土地。在本周的期刊中,Don Driscoll 及其同事揭示了这场大火对该国生物多样性的全面影响。该篇文章《Biodiversity impacts of the 2019–2020 Australian megafires》在2024年11月13日发布于《Nature》。
本研究揭示了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生物多样性的多方面影响,并强调了一些关键机制。高频率和短间隔火灾显著限制了生态系统恢复时间,削弱了物种生存能力,而高强度火灾对物种的正负响应幅度更大,凸显了减少火灾频率和延长火灾间隔的重要性。未烧毁区域和保护区在缓解火灾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烧毁区域为物种提供了种群恢复的来源,而保护区通过丰富的栖息资源和较低的外界威胁缓冲了火灾的负面效应。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对火灾的适应能力。火灾前的干旱条件加剧了火灾对物种的负面影响,但适度干旱可能减少竞争压力,间接影响恢复模式。此外,不同分类群和生态系统的火灾响应差异显著,例如哺乳动物对火灾的响应最为剧烈,而雨林等湿润生态系统在高强度火灾中受损更大但具有恢复能力。本研究建议通过快速扑灭火灾、扩大未烧毁区域覆盖和保护湿润生态系统来减轻火灾影响,同时借鉴原住民火管理实践。未来需要更长期的监测和综合研究,以明确物种的长期恢复模式,并应对火灾与其他环境压力的复杂交互。研究最后强调,全球减排化石燃料是降低火灾威胁的根本途径。
图 | 更极端的火前干扰和更广泛或更严重的火灾导致火灾后更大的增加和更大的下降。上行和下行分别表示高干扰关系和低干扰关系。效果大小仅供参考。(来源: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