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化催化剂国产化攻关再获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8
  • 4月10日,广西石化公司聚丙烯装置顺利完成为期一个星期的国产助催化剂给电子体量用工作,共生产约3500吨聚丙烯树脂,装置运行平稳,产品质量合格,意味着聚丙烯装置在拉丝料上实现了催化剂体系的全部国产化。

    近年来,聚丙烯装置努力进行催化剂体系三剂国产化攻关,在拉丝料上已经实现了主催化剂国产化、助催化剂三乙基铝国产化、造粒添加剂国产化的长周期稳定量用,但进口外给电子体仍存在技术问题。

    广西石化持续探索国产电子体替代进口电子体的方案,相继在聚丙烯装置完成国产给电子体小试、工业试用。今年,经过调研、试用、走访、交流、总结、招标等前期工作,公司于4月1日进行国产给电子体量用。量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牌号切换方案、精心优化操作参数,其间解决了催化剂活性、反应器静电等问题,确保了量用工作顺利进行。

    聚丙烯装置国产助催化剂给电子体顺利实现量用,不仅降低了产品三剂成本,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还为不同催化剂开发聚丙烯新产品做了技术储备。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38025.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炼化转型升级核心技术再获突破》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0-13
    •   抚顺石化120万吨/年柴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已稳定运行超过1000个小时,液体收率达98%,重石脑油收率高达37%,较上周期提高约17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技术协议要求,标志着装置顺利开工运行。这一装置的开工运行,有力推动了抚顺石化炼化一体化高度融合发展,也是中国石油院企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功范例。为推进炼化转型升级,更换性能优异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在120万吨/年柴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上实现多产高芳潜重石脑油及国Ⅵ柴油调和组分,抚顺石化与石油化工研究院成立联合攻关团队。  
  •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3
    •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透露,其与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1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CNGC-2气体调节剂和CNJ-8甲烷化催化剂供货合同。该合同的成功签订标志着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结合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便成为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有效补充。通过充分利用劣质煤炭,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解决劣质煤炭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也能促进煤炭的就地高效洁净利用。 目前国内建成投产的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均采用国外公司的技术,煤制天然气项目催化剂的国产化进程缓慢,成为煤制天然气的技术难点。2010年,西南院开题立项进行煤制天然气技术工艺包及关键催化剂研究;2021年,该研究项目在庆华集团煤制气公司工业侧线开车成功。历经十二载,我国煤制气工艺技术与催化剂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国外催化剂相比,西南院CNGC-2气体调节剂变换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CNJ-8甲烷化催化剂提升了单程甲烷化反应的转化效率,可适用于更低的氢碳原子比(H/C)和汽气比,是更节能、更高效、适应性更强的新型催化剂。 在2022年四川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建的四川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先进平台。该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相关领域技术优势,以工业排放气和工业气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气体分离效率、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的,积极开展了分离、提纯、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