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2020年3月6日
2.机构或团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3. 事件概要:
medRxiv预印平台于3月6日发布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表的论文“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2019-nCoV respond to the epidemic: A useful complement to nucleic acid testing”。文章称,由于核酸检测的局限性,许多临床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不能及时诊断。
研究人员使用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了736名受试者的血清IgM和IgG抗体,这些受试者包括确诊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非COVID-19发热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健康人。分析了COVID-19疾病进展过程中抗体产生的动态过程,评价了抗体检测在COVID-19实验室诊断中的价值。
该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在发病7-12天后,对特异性抗2019- nCoV IgM抗体呈阳性反应,其次为IgG。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IgM和IgG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IgM、IgG水平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与健康人不同。IgM和IgG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和1.000。特异性IgM或IgG抗体检测对疑似发热病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发热患者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很好地区分COVID-19和其他低流行地区的疾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4.20030916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