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3-07
  • 2017 年,全省原材料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2675.97 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4.71% ,比上年度增加了 0.45 个百分点。其中冶金、有色、石化、建材行业全年分别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476.01 亿元、 776.48 亿元、 679.33 亿元、 744.15 亿元,同比增长 9.8% 、 -3.5% 、 2.1% 、 -0.1% 。

      一、冶金行业

      (一)主要指标。 2017 年,全省冶金行业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 476.01 亿元,同比增长 9.8% 。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2472.65 亿元,同比增长 22.0% ,其中:实现新产品产值 561.14 亿元,同比增长 66.0% ;出口交货值 37.30 亿元,同比增长 -1.2% 。全年生产钢材 2210.15 万吨、粗钢 2041.41 万吨、生铁 1789.93 万吨、铁合金 141.60 万吨,同比增长 13.8% 、 11.6% 、 -0.1% 、 -11.4%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393.35 亿元,同比增长 20.7% ;实现利润总额 127.28 亿元,同比增长 165.4% ;实现利税总额 193.82 亿元,同比增长 94.6% ;应收账款 120.53 亿元,同比增长 5.3% 。

      (二)运行特点。 2017 年,全省冶金行业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多项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一是打击取缔了“地条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年共查处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 12 家,中频炉 88 台,涉及炼钢产能 345 万吨,并顺利通过国务院取缔“地条钢”专项抽查组验收。二是钢材、粗钢产量大幅增长。随着“地条钢”的取缔,促进了合规产能的生产,钢材、粗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生产钢材 2210.15 万吨,同比增长 13.8% ;生产粗钢 2041.41 万吨,同比增长 11.6% 。三是企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全省冶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三项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华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1201 亿元,实现利润 54 亿元,实现利税 94 亿元,创集团历年最好水平,并成为湖南省首家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四是钢材价格上涨较快。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 2017 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涨幅 22.4% ,其中长材价格指数增长 32.2% 、板材价格指数增长 12.2% 。细分钢材品种中,螺纹钢价格上涨 36.1% 。五是创新驱动品种钢创效。华菱集团 2017 年投入研发经费 21 亿元,自主研发 14 项前瞻性生产技术,获得 78 项技术专利,开发新产品 21 个,同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高强度起重机臂架管的历史,并首创了低温冲击性能船板、高级别抗大变形管线钢、 USIBOR2000 汽车板、 X100Q 海洋工程用管等“双高”产品。全年重点品种钢比重提升到 38% ,销售利润从 0.13% 提升到 5% ,销量 600 万吨,创效 27 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压力大。 2017 年,“地条钢”产能在重拳打击下得以全面取缔,但随着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个别企业有新上钢铁冶炼项目的冲动,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的倾向,“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增大,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无缝钢管企业经营困难。我国无缝钢管产量仍处于高位,产品同质化、低端化和恶性竞争较为严重,同时无缝钢管出口市场遭受欧美、东南亚、南美等地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出口市场受到冲击。在整个钢铁市场好转的情况下,华菱衡钢实现利润仅 7507 亿元。三是技术指标对标全国仍有差距。华菱集团三钢高炉燃料比、铁水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标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精益生产精细管理还需加强,内部运营质量亟待提升,降低成本仍有潜力可挖。

      二、有色行业

      (一)主要指标。 2017 年,全省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776.48 亿元,同比增长 -3.5% ,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 41.59 亿元,同比增长 32.4% 。完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 205.62 万吨,同比增长 -5.2% ,其中:精炼铜 9.98 万吨、黄金 62.04 吨、铝材 237.65 万吨、白银 8284.35 吨、锑 13.78 万吨、铜材 41.57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83.3% 、 37.7% 、 16.2% 、 14.6% 、 8.1% 、 5.5% ,铅、锌、锡为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271.73 亿元,同比增长 15.5% ;实现利润总额 96.12 亿元,同比增长 26.4% ;实现利税总额 153.04 亿元,同比增长 17.2% 。

      (二)运行特点。 2017 年,全省有色行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认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调结构、促转型,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企业盈利状况趋于好转,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一是生产指标降幅收窄。 2017 年有色金属工业累计完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 5.2% ,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3.5% 。二是效益指标逆势上扬。在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全省有色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5.5% ,利润同比增长 26.4% ,利税同比增长 17.2% 。三是行业投资增速下降。有色行业全年完成投资额 400.89 亿元,同比下降 15.4%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完成投资 95.66 亿元,同比下降 13.6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 305.23 亿元,同比下降 15.94% 。四是进出口增速上扬。全年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 17.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8% 。其中:出口 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4% ;进口 6.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7% 。

      (三)存在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难。我省有色行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和产业结构的发展不配套,引进新技术、新资源难。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协同创新平台未真正发挥作用。三是人才问题日益突显。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技术工艺得到极大提升,能耗和污染显著改善,但年轻工人难招、优秀大学生难留、科技领军人才难找成仍然是制约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将有色行业列入“两高一资”,缩小信贷规模,贷款只收不放,防范风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缺。

      三、石化行业

      (一)主要指标。 2017 年,全省石化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679.33 亿元,同比增长 2.1% 。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现价) 2630.65 亿元,同比增长 11.9% ,其中:新产品产值 398.10 亿元,同比增长 16.1% ;出口交货值 57.71 亿元,同比增长 24.8% 。主要化工产品生产产量,橡胶轮胎 604.25 万条、涂料 131.49 万吨、化学纤维 8.20 万吨、塑料制品 152.76 万吨、合成复合肥料 240.37 万吨、化学制剂 308.93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1.8% 、 16.2% 、 15.5% 、 6.3% 、 4.8% 、 4.3% ;合成氨 49.82 万吨、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85.02 万吨、无水芒硝 142.46 万吨、硫酸 195.88 万吨、合成橡胶 29.48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33.0% 、 -17.3% 、 -3.8% 、 -1.9% 、 -1.1%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26.82 亿元,同比增长 11% ;实现利润总额 113.35 亿元,同比增长 53.5% ;实现利税总额 289.49 亿元,同比增长 6.7 ;应收账款 114.87 亿元,同比增长 17% 。

      (二)运行特点。 2017 年,全省石化行业认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结构调整逐步加快,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明显。一是重点园区发展较快。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克服上半年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检修带来的产值大幅下滑的困难,全年实现技工贸收入同比增长 11.5%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1%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8% 。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6.8%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4.25% 。二是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一批重点化工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开展提质升级改造,创新开发新产品,出现产销两旺势头。湘江涂料汽车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 ;海利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4% ;东方雨虹完成产值同比增长 40% ;建滔(衡阳)实业实现产值 22 亿元、税收 1.5 亿元。三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由于高能耗企业逐步减少,氯碱、纯碱、合成氨、氯酸盐等高能耗产品生产产量下降,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和管理不断加强,全省石化行业单位能耗大幅下降。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湘江涂料、湖南海利、中石化催化剂、金瀚化工、东方雨虹、巴陵石化等一批新上项目已相继顺利投产。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签约的建滔热电联产、小桔生物、广成化工等项目正准备动工建设。建滔石墨烯智能地暖和年产 5 万吨环氧氯丙烷、力赛储能、湘硕化工、铖昱锌品、蓝旗格气体、东氟新材料等 22 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制约企业发展。石化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用电成本、运输成本等总体呈上升趋势,极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湖南缺少油、气和能源资源,化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少,品牌建设滞后,同时,产业转型配套政策尚未健全,部分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难度大。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原有安全和职业卫生防护距离不断缩小,城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同时,在改造资金巨缺、园区用地指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难度不断增大。

      四、建材行业

      (一)主要指标。 2017 年,全省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744.15 亿元,同比增长 -0.1% 。出口交货值 18.83 亿元,同比增长 6.6% 。主要建材产品产量,石膏板 10251.1 万平方米、石膏 1755 万吨、日用陶瓷制品 13.74 亿件、商品混凝土 7681.2 万立方米、钢化玻璃 1830.3 万平方米、石墨及炭素制品 222.18 万吨、水泥 11920.4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06.8% 、 26.7% 、 11.5% 、 11.1% 、 6.0% 、 3.2% 、 0.6% ;石灰石 1001.4 万吨、萤石 41.1 万吨、平板玻璃 2560.7 万重量箱、耐火材料制品 178.6 万吨、砂石 1410.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3.3% 、 -6.2% 、 -6.5% 、 -17.5% 、 -26.2%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2581.18 亿元,同比增长 9.7% ;完成利润总额 134.23 亿元,同比增长 15.5% ;完成利税总额 199.36 亿元,同比增长 9.4% ;应收账款 179.01 亿元,同比增长 12.2% 。

      (二)运行特点。 2017 年,全省建材行业整体运行良好,全年建材产品生产增速保持稳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高速增长,全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态势。一是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受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及出厂价格同比回升影响,全年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7%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5.5% ,利税总额同比增长 9.4% 。二是主要建材产品价格回升。受全省水泥错峰生产和粘土砖整治的影响,水泥、商品混凝土、平板玻璃以及墙体材料等大宗建材价格明显上涨,货款回收明显好转。三是绿色建材标识评价活动推进有力。围绕我省绿色建筑和建材工业发展需求,我省积极推动绿色建材标识评价活动,在已开展的墙体材料、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等行业取得明显效果,先后有 125 个产品获得绿色建材标识。

      (三)存在问题。 一是去产能、错峰生产任务艰巨。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收缩对传统建材冲击较大,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刺激投资导致新的产能扩张过快,旧的落后产能退出较慢,产供销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势头愈演愈烈,去产能、错峰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企业要素成本上升较快。我省电、煤价格较周边省份都高,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经营压力仍然很大。三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许多建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储备少,向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的能力不够强,缺少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重管理的领军型企业。

相关报告
  • 《2017年11月份山东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09
    • 11月份,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制造业增长加快,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耗能行业持续低位调整,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技改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一、工业生产稳中趋缓,制造业提速明显。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受错峰生产、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当月增速有所波动,但总体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采掘业增速较上月均有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采掘业增加值增长9.2%,比上月提高5.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9%。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7649.8亿元,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从各市增长情况看,11月份,济南、青岛、东营、济宁、威海、日照、莱芜、菏泽8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8%以上增速,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带动作用;淄博、烟台、潍坊、泰安、临沂、滨州6市的增长相对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态势明显。装备工业和高技术行业增速持续提升。1-11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0.8%,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1个、3.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和2.8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4%、112.5%和359.1%。高耗能行业增长明显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1%,比规模以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   三、主要行业增长面明显扩大。1-11月,全省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5%,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势突出,分别增长10.9%、12.5%、13.3%、13.7%、11%、8.6%;食品、酒饮料及精制茶、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等消费品行业分别增长10.4%、8.6%、7%、9.8%,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原材料行业生产低位运行,化工、建材行业分别增长3.1%、2%,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分别下降2.9%、1%;煤炭、石油、烟草行业下行态势好转,煤炭、烟草行业分别增长8%、3.9%,去年同期下降11.7%、13.4%;石油行业下降7.4%,降幅同比收窄13.6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052.1亿元,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6792.2亿元,增长10.5%,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造纸、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合计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采掘业实现利润132.7亿元,同比净增利润221.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8.8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35.2亿元,增长3.2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8.09%,比年初下降1.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9.2%。   五、工业投资低位增长,但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3879.6亿元,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534.2亿元,增长6.8%,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60.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12925.9亿元,增长4%,比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施工工业技改项目21119项,增长19.3%;其中,新开工工业技改项目16660项,增长21.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六、工业运行质量持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工业产销衔接良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9%,比去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二是企业成本费用明显下降。1-10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3.66元,同比回落0.15元;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5.99%,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债务水平持续回落。10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比年初降低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七、工业先行指标稳中有升,工业用电降幅明显。一是受环保整治、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工业用电有所回落。11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334.8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95%、环比增长9.6%。1-11月,全省工业用电量379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二是货运指标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货运量完成30.5亿吨,同比增长16.7%,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增长5.5%。三是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8%,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四是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但制造业贷款低位增长。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0835.8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5592.3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7259.8亿元,同比增长1.8%;比年初增加289.9亿元,仅占一般全部新增贷款的4%。
  • 《湖南经信委召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座谈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3-15
    • 3 月 13 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座谈会在韶山召开,省经信委运行监测协调处处长毛六平主持会议。全省 14 个市州经信部门分管领导、运行科室负责人和韶山市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分析交流了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判了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了运行监测协调工作相关措施。   会议指出 ,前两个月,全省工业运行战线迅速落实工业稳增长部署要求,扎实做好运行监测分析、生产要素保障、企业精准帮扶等各项工作,企业生产复工有序进行,新兴优势产业来势较好,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平稳,工业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红”。同时,制约工业平稳增长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要关注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生产要素制约、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会议强调,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集中精力开展 “ 产业项目建设年 ” 活动,实施制造业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引领和智能制造带动,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具体产业、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上。会议要求,新时代有新作为,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新要求,把工业稳增长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加强分析研判,紧紧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重点联系县市区、重点园区、骨干企业、重要新增长点的调度监测。二是落实大兴调研之风 “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 大调研活动,主动深入基层、园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深耕细作,解剖麻雀,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三是抓好企业入规培育,夯实发展基础,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进度管理。四是继续开展百户骨干企业精准帮扶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困难问题,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